绩效管理在高校领导的心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现象的存在无形中会影响平衡记分卡的建立和实施效果。在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平衡记分卡的实施过程中也可能因为缺乏学校领导的支持,而难以充分发挥平衡一记分卡的作用,影响绩效考核的效果。
2.高校教师的被动参与
在高校的绩效考核中,有一些高校教师对绩效考核本身就有意见,再加上绩效考核体系所暴露出的一些弊端,学校缺乏对考绩结果的公正合理的应用等问题,导致他们对绩效考核产生反感的情绪,只是被动参与。
3.考核指标的设定及量化困难
平衡记分卡从社会贡献、受众、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角度对高校教师的绩效进行考核,强调考核的全面性。在建立指标体系时,就要求所设定的指标能够全面反映高校教师的绩效水平。但是,平衡记分卡中有一些考核项目是很难解释清楚或者衡量出来的,要将其具体量化也是比较困难的。
6.执行方面有难度
由于平衡记分卡的工作量较大、对组织的要求也较高,而学校自身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平衡一记分卡实施的要求,影响了平衡记分卡在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效果,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1)内部的管理水平不高。平衡记分卡的实施对组织内部的管理制度、内部岗位职责划分、业务流程以及与绩效考核相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等都有较高的要求。高校内部管理水平的不足,导致其难以为平衡记分卡的顺利实施提供应有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平衡记分卡对自身优势的充分发挥。
(2)信息系统不完善。建立平衡记分卡需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大量绩效指标的取得和分析工作,而每个绩效考评指标又大都是在大量基础数据的统计基础之上得到的。但是,目前部分高校信息化程度却不是很高,这会导致所设计与推行的考核指标过于粗糙,或不真实准确,无法有效衡量学校的经营业绩等问题,影响到平衡记分卡应用的效果。
(二)解决对策
1.加强领导重视和组织支持
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平衡记分卡的成功建立和实施同样需要学校领导们的积极参与以及不断地支持和帮助。学校领导者通过各种方式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和沟通,在必要的时候甚至运用自己的行政权力,以保证全校上下能够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建立起平衡、协调的平衡记分卡绩效考核体系,并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2.采取措施动员高校教师积极参与
前面提到了,平衡记分卡的应用离不开被考核教师的积极参与。而要使高校教师在绩效考核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需要学校各级领导和相关人员的沟通和教育,使他们了解平衡记分卡绩效管理系统的优点,告诉他们这种新的方法在实践中能够给学校和个人带来的好处,转变他们对绩效管理的观念。
3.加强内部培训
平衡记分卡作为一种新型的绩效考核工具引入高校,对高校教师进行绩效考核,重要的一点就要加强内部培训工作。因为大部分的参与者对平衡记分卡是比较陌生的,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所以要推广和实行它就有必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
4.合理设定指标体系
平衡记分卡某些维度的考核指标量化比较困难,这要求我们一方面,在设立指标体系的时候,尽量多设置一些可以量化的绩效考核指标,以增加绩效考核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试图量化所有的指标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有效的绩效指标也可以是定性的,但是这些定性指标必须是可验证的、易观察的,所以我们也不必强求将所有的指标都量化,而要多考虑如何在不能定量的前提下,能够进行更科学、更客观的评价。
5.提高学校的管理能力
高校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组织管理水平,为平衡记分卡的顺利应用提供良好的环境。首先就要重视高校的战略管理,因为平衡记分卡强调将战略管理与绩效管理相结合,在对组织绩效进行管理的同时,又在进行着战略部署、战略实施、战略反馈和战略修正的工作。其次,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还应该完善组织结构。最后,还要建立与平衡记分卡相关的制度安排,以维护平衡记分卡的建立、实施和有效运行。
6.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为了满足平衡记分卡绩效考核大工作量的要求,提高绩效考核的效率和质量,我们必须要加强高校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为了使信息系统能够满足平衡记分卡的要求,就必须利用新技术加快开发适用于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平衡记分卡管理软件。在建立信息系统时,还应注意将信息、系统与战略结合在一起,使信息系统反馈的信息不仅是战术性的,而且还应该是战略性的。
结论
平衡记分卡将组织的绩效管理与战略管理相结合,以战略为中心,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角度对绩效进行考核,突破了传统单一财务指标绩效考核体系的束缚,充分考虑了经济发展、竞争加剧等新形势的需要,强调多元化考核的思想,坚持平衡和联系的观点。平衡记分卡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方法,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不长的时间内即横行全球,被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法。
本文以平衡记分卡理论为指导,对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方法进行研究,通过维度转换,构建平衡一记分卡的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将平衡记分卡引入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之中,借鉴企业对平衡记分卡的应用探索,寻找适合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新方法。高校采用平衡记分卡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有助于高校站在战略的高度,更关注学校的长远发展和提高,有助于高校对教师的绩效进行更为全面、公平的考核,有助于高校应用考核结果激励教师业绩水平的提高,预期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参考文献】:
1. 《人力资源管理》 张卫星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9.7
2. 付亚和,许玉林.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
3. 李业尼.绩效管理系统研究.华夏出版社,2007年第三版.
4. 林泽炎,王维.执行绩效管理.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5. 杨顺勇.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6. 时光,刘冰.新绩效管理.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四版.
7. 谢臣.基于“能力管理”的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评.企业家天地,2007(6):33-34.
8. 田家华,张光进,姜炜.论 PA 的一项棘手工作:绩效反馈.科学管理研究,2008(6):67-69.
9. 李元勋.绩效反馈六原则.人力资源开发,2008(21):47-48.
10. 陈国权.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概念、能力模型、测量及对绩效的影响.管理评论,2009(21).
11. 蒋建武,赵曙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的新框架:理论整合的视角.管理学报,2007(6):14-16.
12. 赵曙明.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版
13. 彭剑锋主编.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年12月版
高校教师队伍绩效考核中平衡计分卡的运用(五)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