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力资源会计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其目标是将企业人力资源变化的信息提供给企业内外界有关人士使用。由于计量方法的不同,人力资源会计形成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两大分支。本文简要介绍了人力资源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揭示了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和计量,以及因计量方法的不同而形成的两大分支,阐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我国企业实务运用中的最佳选择这一观点。文章注重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成本构成和计量模型进行深入阐述,重点探讨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账户设置和账务处理,并通过对一公司销售经理案例的详尽分析,让读者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有一大致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人力资源会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人力资源成本构成、人力资源投资、人力资源取得成本、人力资源开发成本
【正文】: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人力资源会计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1964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赫曼森首次提出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随后研究者开发了一些人力资源成本计量模型和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研究人力资源会计应用于会计实务中的现实可能性。经过众多学者40年的研究与实践,人力资源会计已经发展成较为完善的对人力资源数据进行鉴别和计量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
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先驱者和权威、美国会计学家弗兰霍尔茨将人力资源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分为五个阶段:基本概念产生阶段、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计量模型的学术研究阶段、人力资源会计迅速发展阶段、理论界与实务界对人力资源会计兴趣下降阶段和人力资源会计恢复活力阶段。其中,美国会计学会在1971~1973年间成立人力资源会计委员会和弗兰霍尔茨的《人力资源会计》一书的出版,在人力资源会计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介绍人力资源会计的。1980年,上海《文汇报》发表了著名会计学家潘序伦的文章,率先在国内提出了人力资源会计研究问题。1986年,上海翻译公司出版了陈仁栋翻译的弗兰霍尔茨所著《人力资源会计》一书,第一次在国内系统地介绍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内容。进入20年纪90年代后,我国学者从以引进、介绍人力资源会计为主转为以研究为主,出版了许多人力资源会计的专著。尽管目前在我国,在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和应用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和不断的实践工作总结,人力资源会计特别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模式已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了解和掌握,并在实务中加以运用,进而促进了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与计量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
人力资源会计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其目标是将企业人力资源变化的信息提供给企业内外界有关人士使用。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对象是企业所拥有和控制的人力资源。
企业的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企业发展的企业员工的劳动能力的总称。人力资源会计与传统会计的主要区别在于人力资源会计将人力资源视为资产。按照传统会计理论,所谓“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可以带来未来经济收益的经济来源,包括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那么,从资产的定义来分析人力资源:首先,人力资源以人为载体,通过生产活动可以体现其价值,人力资源可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提供未来收益。其次,人力资源能够用货币进行计量。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就需要企业取得、开发与使用,而取得与开发需发生相应的成本支出,使用要形成资源耗费,这种成本支出与资源耗费都能以货币计量。第三,人力资源也是企业可以实际控制的。劳动者作为人力资源的载体,是人力资源产权的最终拥有者,而一旦与企业签订合同进入企业成为员工后,企业通过人力资源产权的交易就拥有或控制了人力资源的使用权、处分权,而无需拥有对劳动者人身的所有权。所以,人力资源是可以为企业所拥有和控制的。因而,人力资源是企业所付出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投资,是可以取得预期收益的权利,是企业能够控制和利用的,可以视为企业的一种资产。 人力资源会计初探2(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