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的瓶颈
十几年来,我国电视脱口秀节目以其创新的节目形式、亲切的沟通方式和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内容赢得了广大受众的喜爱,但与美国老牌脱口秀节目动辄连续播出数十载相比,我国电视脱口秀节目的生命周期却不那么乐观,高质量节目不多,整体处于发展的瓶颈时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⒈ 同质化现象严重
《实话实说》成功之后,电视谈话节目如雨后春笋竞相破土而出,但是,很多节目总以《实话实说》和崔永元为模仿克隆对象,上演着东施效颦的闹剧。一种新的节目形态在屏幕上出现以后,大家就一拥而上,纷纷效仿、克隆。然而“克隆”成功者却寥寥无几。原因很简单,“克隆”缺少特色,没有个性,没有味道。对于整体上仍处在发展阶段的中国电视谈话节目来说,目前面临的一个最主要的困境就是谈话节目间模仿抄袭过于严重,缺乏创新,缺少精品。
⒉ 本土化特征不够鲜明
脱口秀节目在学借鉴的基础上,并没有冲破国外和港台的固有节目模式,对于如何在节目形态和节目内容上更好地契合中国观众审美心理即本土化问题的思考和做法不到位,这不利于节目独立品格和本土特色的进一步形成。本土化过程包括节目内容本土化、文化本土化、主持人本土化、节目语言本土化等,而实际上大多脱口秀节目只注重了主持人、嘉宾、谈话这种外在形式。
⒊ 节目定位不准确
谈话类节目看起来很简单,但如果定位不同,其走向、风格、产生的效果就会大相径庭。对于大众传媒来说,有定位意识并不困难,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常常对自己定位模糊。
一档节目的成功与节目的准确定位密不可分。而我国现有的一些脱口秀节目没能找到自己明确的节目定位,没有挖掘出节目的潜在价值,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和个性化之路,以至于节目不成熟、竞争力不强、品质不高。
⒋ 节目选题缺乏吸引力
电视谈话节目是与人们的普通生活联系得最为紧密的节目形态,它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因此,认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挖掘人们感兴趣的有意义的节目素材,并选择最佳的切入视角展开谈话,让观众在荧屏上听到看到自己最关注的话题,这样才能引起他们的对话兴趣。但是,当前电视谈话节目话题选择,虽然取材于生活琐事的谈话不少,可往往给人鸡毛蒜皮,毫无新意的感觉。不少谈话节目选题重复,视角平庸,根本就无法抓住观众的兴奋点。其实电视观众关注的也许并不是身边生活衣食住行的琐事,他们可能也对世界上正在上演的国际风云兴趣浓厚,希望畅所欲言,他们除物质生活领域的各种困惑外,在精神生活方面也许有了更多更新的追求,而这些,当下电视谈话节目涉足的实在有限。
⒌ 主持人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基本上还是走俊男美女的路线,但在知识储备、社会阅历等方面尚有欠缺,主持节目时拙于应付,缺少灵动,有时甚至出现常识性的错误,对一些问题缺乏深刻的理解,没有自己的观点,临场发挥及创造性能力不高。因此当前谈话节目主持人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解决策略
“只有本土的才是民族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某种意义上说,本土化是电视节目打出旗帜、筑造品牌、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通道。因此,我国脱口秀节目在传播本土化过程中,要努力克服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究寻找新方法、新策略,让脱口秀节目在国内蓬勃发展、越来越成熟。
⒈ 树立创新意识
当前,我国大部分脱口秀节目还存在简单模仿、甚至抄袭的弊端。要真正实现“本土化”,还需要一个慢慢转变的过程。我们的脱口秀节目应当建立自己完善的创新机制,提高策划、创新能力,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观众口味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脱口秀节目发展路径。同时要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出现同质化、低俗化的倾向,根据自身的文化特点,推出具有中国风格的脱口秀表演方式,让节目真正做到服务大众,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彰显节目的创新价值。
⒉ 打造品牌特色
脱口秀节目本土化研究————以《壹周立波秀》为例(六)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