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景创设的有效性 范叶青
新课程理念要求数学教学应重视情景创设,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这一理念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基本落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情景设置的有效性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尽人意,不乏为情景而设情景的状况,在当前教学研究的重心转轨到着力提高常态课的质量的背景下,理性认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情景设置的有效性的研究尤为必要,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和调研的基础上的一些思考。
一、明确情景创设目的是情景有效的前提
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有四个方面的目的:(1)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2)由情景的现实意义及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习动机;(3)通过由情景引发的问题的思考和有效的互动,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4)温故而知新,找准知识的“最近生长点”。
我们在设置情景时,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努力达到这四个方面的目的,衡量一个情景是否有效的标准之一就是看设置的情景是否能达成上述目的。
如:课题:中位数和众数
①情境:阿毛有没有欺骗妈妈吗?
一次数学考试,阿毛得到78分。她听老师说全班的平均分为77分,所以阿毛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成绩在班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你认为阿毛有没有欺骗妈妈吗?
学生议论后(有的学生说:“没有”。有的说:“有”),教师给出这次考试的实际成绩:
全班共29人, 其他同学的成绩为1个100分,4个90分, 21个80分,以及一个10分和一个 5分。
(点评:通过情境、问题以及有效的互动,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并从知识的“最近点(平均数)”形成和发展新的知识点,揭示了本节课学习的主题)
提出问题:(1)在这个问题中平均数还能反映学生得分的一般水平吗?
(2)你认为用哪个数据能反映学生成绩的一般水平?
又如,课题:代数式。②情境:教师展示幻灯片:一幅鲁迅的肖像及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教师:今天老师领着大家去游鲁迅故居。
提出问题:(1)大家知道鲁迅纪念馆距学校有多少远吗?若校车的速度为80千米/小时,那么,经t小时后到达纪念馆,求鲁迅纪念馆距学校的距离为多少千米?
……
(点评:一改数学课抽象、枯燥乏味的面貌,突出数学是一种文化,从游鲁迅亡故居这一事件中,产生和理解代数式的概念)
这样的设计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情景中,经历了中位数和众数这些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从而更好地体会和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有效的互动,营造了民主的教学氛围,而且这样的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符合“最近发展区”的原理。
二、有效的情景需要高质量的问题
一个好的情景必须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但是,有了好的情景不一定能达到创设情景的目的,有许多老师设计出了比较好的情景,但课上下来总觉得没有好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情景后的问题设计出了问题。如以下一节课的情景创设,不仅有一个好的情景,而且老师始终围绕创设情景想要达到的目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③(中位数和众数)情境:招聘启事
因我公司扩大规模,现需招员工若干名,我公司的收入很高。有意者请于2007年3月6日前到我公司人事部面试。联系电话:××××××。
公司人事部 2007年2月28日
经理说:我公司员工的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为2000元.员工甲:我的工资是1200元,在公司中算中等收入.员工乙:我们好几个人工资都是1100元.
公司员工的月工资报表一:
提出问题:(1)甲说月平均工资2000元对不对呢?
(2)你觉得用平均数代表公司的员工工资合适吗?
(3)你认为应该用哪个数据反映员工的平均收入比较合适?
通过对情景后极具诱导性的问题的思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认识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反,有些老师由于没有高质量的问题支撑,不可能使学生通过情景的体验,对情景中所涉及的数学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不可能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情景的趣味性也成了山间云雾,一会就散,情景成了为创设情景而设,成了摆设。
三、有效的情景需要体验和互动
情景不仅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教材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必须使学生对情景有一定的体验,进而产生数学化的问题。因为虽然有些情景生活中经常遇到,但对情景中隐含的数学问题学生不易发现。如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的教学中,把建筑工人用等腰三角形尺及重锤线检验横梁是否水平作为情景,就需要学生首先对检验的方法作一体验,才能产生如何用几何知识解释这一现象的学习动机。同时情景和问题需要生生和师生间的互动,只有通过互动才能真正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
④(中位数和众数)情境:展开你想象的翅膀
有5个人在峙山公园里游玩,他们的平均年龄是20岁,你认为他们的年龄大致是……
(七嘴八舌的议论和争吵,有些学生开始举例)
学生1:这是高三学生,如18、19、20、21、22;
学生2:这是一位老爷爷带着四个孩子在游玩,他们的年龄分别是: 7、8、8、9、68岁
提出问题:从学生2的这一组人,(1)平均年龄20岁能代表这群人的实际年龄特征吗?
(2)你认为应该用哪个数据反映这群人的实际年龄特征较好?
情境的趣味性,以及学生主体性突现的互动,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自然形成,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动机。
综上所述,要达到情景创设的目的,设计和教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兴趣性原则。情景应是学生感兴趣的;(2)简洁性原则。为保证重点教学内容的教学时间,应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情景导出本节课的主题;(3)最近性原则。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中寻找最近的生长点(或发展区);(4)互动性原则。情景和情景中的问题必须保证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和思考,获得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