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学习方式及其选择策略
东莞市石龙中学 许少颜
【内容提要】 不同的学习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 面对相同的学习内容, 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
学习方式; 面对不同的学习内容, 同一个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 学习方式 数学 新课程 选择策略
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从理念上“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而且在教材上也编排了很多
探究与实践的内容, 目的是改变以前单一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次课程改革
倡导“自主探究、动手实验、阅读自学”等发现学习方式.
1. 自主探究
笔者认为自主探究有两种情况: ①半自主探究: 指学生探究的过程事先由教师或书本规定出来, 学生
对已安排的问题逐个进行发现与验证. ②全自主的探究: 指教师给定一个课题, 由学生个人或小组制定探
究过程与方法、进行课题的研究.
情景创设
1.1 半自主探究的一般步骤:
半自主探究适用于难于掌握或易混淆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教学,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究问题的实质,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培
养了学生辩证与反思能力, 激发学习的兴趣. 易用于课堂教学中, 受教师
的影响比较明显. 一般地, 理科较好、性格外向的学生较易参与半自主探
究,只要教师引导正确, 很多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都可以调动起来.
1.2 全自主探究的一般步骤:
全自主探究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 通常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 并
且是小组合作模式. 全自主探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培养
学生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更能提高学生动手实践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教
材安排的实习作业与课外阅读等内容, 适用于全自主探究, 教师也可设立数
学建模活动, 让学生进行探究.
103
教师
教师
探究步骤与方法
进行探究
互相交流与讨论
总结与反思
探究课题的确定
制定探究过程与方法
进行探究
交流与讨论
总结与反思
学生
学生
分组
如在学习完指数函数 y = ax (a > 0, 且 a≠1)的性质后, 可以让学生全自主探究对数函数 y = logax (a >
0, 且 a≠1)的性质. 又如在学习完统计之后, 让学生自选题目进行研究, 让学生经历统计学收集数据、整
理数据、分析数据与结论的得到. 全自主探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检索网络资源、动
手实验等方式去探究新的学习内容.
2. 动手实验
数学实验的一般步骤是:
数学实验一般是以问题为载体, 验证某些假设与结论. 实验环境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
实验步骤通常比较简单. 数学中不少含参数的问题、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等动态变化问题、统计问题、
算法检验等, 通过数学实验, 更能够展现数学本质, 探索数学定理与规律, 检验数学理论, 还能培养
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 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与
教学条件特别是信息技术让学生进行数学实验.
3. 阅读自学
确定实验的目的
确定实验的环境
确定实验步骤
进行实验
分析实验结果
得出结论
阅读问题设计
数学阅读自学的一般步骤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 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
识, 把握概念本质内涵, 分析前后联系, 反复推敲, 理解教材, 深化知识, 形成能力. 数学的阅
读通常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是为了解决一些问题而进行的自我学习. 一般地, 阅读自学适用于自
阅读书籍或上网阅读文献
解决问题
阅读笔记
觉性较高, 自学能力较好的学生, 阅读自学问题的设计, 影响阅读的效果, 问题设计要具有一定的梯度,
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
总之, 学习方式选择的总原则应该是对学生发展有利的、学生喜欢的、对学习某部分内容最有效的. 同
时, 不同的学习方式之间又是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的. 教师在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
的学习方式. 也要避免单一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