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的数学课堂,“活”的数学思维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茂名市教育局教研室 黄文毓 [内容摘要]: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但是在教研活动中我发现部分一线教师对“活动”的含义断章取义,认为新课标下的课堂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师问生答、热热闹闹的课堂。这样的课堂表动实不动。那么真正“动”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让数学课堂真正“动”起来?怎样让学生有“活”的思维?本文阐述个人的看法。[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思维的“动” 一、课堂“动”的界定 正确理解 “动”的含义是使课堂真正“动”起来的前提。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教学应是本质的教学。所以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除知识外还有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课堂应该是是学生动思维、动感情的课堂。课堂中师生、生生互动只是手段、学生思维与情感的“动”才是最终目标。所以课堂教学的“动” 是学生思维的“动”,情感的“动”。 二、课堂教学实施的着力点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感受到思维的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1、转变观念、转换角色,重视整体与个别教学,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与思考。152
2、展现知识形成过程,暴露学生思维过程。3、强化应用数学教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尤其是数学思想方法、思维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数学的成就感与优越感。 (二)优化教学模式 如何能够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呢?教师首先要优化教学模式。我认为以下三个教学模式能很好地体现上述理念。 1、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2、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形成学习与交往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支持与扩充,学会求助和帮助建议和接纳等方面进行指导。 3、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有部分老师把探究性学习理解成探究如何解决问题教学是不够全面的。实际上我认为探究性学习应该包括发现问题、阐述问题,解决问题、评价反思等活动,是一个完整的应用数学的过程。 (三)优化教学环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如何策划合理的教学程序,创设最佳氛围,促使学生思维活动不断升华呢?我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尤为重要。 1、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用问题来挑战学生的智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改善教与学的方式由封闭式的教学变成指导学生“开放式”学习。课堂不再是教学行为模式化的车间,而是学与教智慧充分发展的场所。要使中学数学课堂真正地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师应该提升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教学环节。古人云: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把握教师 “引”的度、学生“动”的度呢?我们还需要继续学习研究。
“动”的数学课堂,“活”的数学思维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