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学地思维——谈应用数学教学与应用意识、能力的培养 茂名市第一中学 杨平【内容提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但在中学数学实际教学中,应用数学教学流于形式,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尝试对应用数学意识的内涵、影响学生应用意识发展的成因、提高应用数学教学效果的对策等方面进行论述。【关键词】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应用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但在中学数学实际教学中,应用数学教学流于形式,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应用数学意识是应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心理倾向性,它是基于对数学的广泛性特点和应用价值的认识,每遇到一个现实问题就产生应用数学知识、方法、思想尝试解决的冲动,并且很快地搜寻到一种较佳的方法解决之,体现运用数学的观念、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主动性。总而言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就是培养数学地思维的习惯。无论课程如何改革,教师必须明确数学教育不仅是为了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或考试升学打基础,最重要155
的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应用数学意识是在通过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及具体的数学活动方式的体验中形成的。学生应用意识形成的主要途径是学校教育,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均存在很大的弊端。教师教学观念陈旧,重知识,轻能力,主要表现在:1、将应用数学意识的培养等同于数学应用题(尤其是标准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2、认为应用数学教学就是问题解决教学;3、教学中一遇到情境较复杂的“实际问题”,就首先给学生“扫清障碍”,问题中的关键字、词、句、量与量之间的关系都帮助学生分析清楚,哪类问题用什么方法去解,都归纳得很清楚,学生多做一些应用题,只是为了强化已学过的应用题类型,或者使得掌握的类型更多一些。长此以往,造成学生知识面窄,重课本,轻生活,更严重的是无形中剥夺了学生接受应用数学能力锻炼的机会,阻碍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要提高应用数学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应用数学教学的重要性,重视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渗透,培养学生数学地思维的习惯。教师还要重视“研究性学习”及“研究性课题”的教学,适度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的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在参与活动中得到提高。要使学生的应用意识、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教师理解应用意识的内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关键。应用意识问题的提出虽然切中当前数学教育的弊端,但具体做起来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培养学生数学地思维——谈应用数学教学与应用意识、能力的培养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