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58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与对策
[摘 要]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全方位的影响着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全球发展趋势,也是推动我国当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经验和认识的不足,在整合深入开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误区,本文阐述目前整合中普遍存在的一些误区与对策,以期和广大教师一起走出这些误区,开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天地。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误区 对策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将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国家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以其形式多样、信息量大、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交互及表现力强、自主控制、操作简便等优势与课程整合,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固有的教育观念,这是课堂教学的一场革命,目前广大中小学都在积极探索与实践,但是部分教师也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和实践中的误区,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明确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探索解决的方法,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本人总结归纳了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普遍存在的一些误区,以期和广大教师一起走出这些误区,开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天地。
一、存在的误区
1. 在对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计算机代替了老师的活动。
适当的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给学科教学在课堂上的效率带来质的提升,但是,如果一味的追求计算机化,过多的使用多媒体信息,就会把课堂变成了计算机、多媒体的展示课,教师的作用就会大大降低,充其量只是一个播放的功能,这样就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负面的影响和效果。
所以,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中所具备的一些作用是计算机功能所无法替代的。例如,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与交流,可以更加人性的的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堂目标,而且它还是有效的教学途径,如果我们只重视课堂上用计算机来演示,把师生之间特定情境中富有情感的交流变成计算机演示与互动。那么势必会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负面的影响和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信息技术仅仅是我们用来辅助教学的工具之一,虽然它是比较先进的工具,但也只能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它是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
误区二:计算机用的越多,效率就越高
目前,部分教师为了体现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在堂课中一味的追求使用教学课件,而忽视了课堂中最重要的教学过程,甚至错误的以为大量的使用教学课件,就会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课堂效率也就越高,实际上并非如此。例如: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了多个课件,一边用POWERPOINT展示某个知识点,一边用FLASH动画来呈现某个情境,不停的来回切换和展示,忙的不亦乐乎。从表面上看,学生被有效吸引,兴趣大增,但实际上课堂已经变成了学生观看教师独角戏的舞台,事实上,学生的注意力被这些过多的课件所吸引,无意注意很多,学习效率会大打折扣。另外过多的课件也严重干扰了教学信息的传递,导致课堂目标不明确。还有就是它会挤压课堂训练的时间而导致课堂练习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