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271
浅谈小学数学探索性学习
【内容摘要】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探索性学习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并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教学方法的热点。本文探讨了小学探索性学习中如何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如何为学生提供探索空间、如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等问题 。
【关键词】小学数学 探索性学习 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探索性学习,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教学方法的一大热点,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
小学数学探索性学习,主要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这里,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班级集体教学的环境下进行的;教师的主要角色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即让学生通过“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 ”的过程去探究知识规律,求得问题的解决。如何使小学数学探索性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要解答的问题往往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学生感受不到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或价值,只是被动地接受和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确,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没有对问题的发现也就谈不上对问题的探究。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来探索与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创设情境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创设情境的形式要多样化,可结合生活创设情景、借助演示或操作创设情景、通过讲述故事或事件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