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679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
[摘 要]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激发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继承性、交叉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的教学特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打造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的教育朝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关键词] 教学模式 能力培养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学生个体发展 创新精神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要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对于21世纪的学生来说,基本的“信息素养”应包括:信息获取的能力;信息分析的能力;信息加工的能力;信息创新的能力;信息利用的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上述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一生的品质。而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
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过程的几个步骤,来谈谈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体会。
1、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形象思维的基础是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因此在形象思维的培养方面多媒体课件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类实例比比皆是,并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在各个学科中,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作已经充分的在课堂中普及了,尤其是科学和语文两个学科。在课堂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这种教学模式通常通过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利用校园网络系统,由教师在网络上建立相应学科的主题讨论组,学生登录网络,在特定的主题区内发言或讨论;另一种应用得较广泛,利用基于图形用户界面、操作简单、方便,且具有超媒体特点的网络,在平台上实现讨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