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579
精品课程中教学录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初探
[摘要] 树立精品课程中教学电视录像也是精品的观念,是录制高质量教学电视录像的前提。目前,存在于精品课程教学电视录像中的多种问题亟待从观念、人员、设备给予解决,以求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为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发挥最大的作用。
[关键词] 精品课程 教育电视录像 本科教学质量
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教育部于2003年提出并组织实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截至2006年底,获得国家级的精品课程已经有1108门[1]。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精品课程需全程随堂录像并上网,以求给相关教师、学生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讲授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教师,其课程内容和教学水平都不容置疑,都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对每一所学校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然而,从目前网上调出精品课程教学电视录像来看,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问题。(附表中列举的几个例子有比较规范的和有待改进的,供读者参考)。
笔者从网上调出相当部分精品课程教学电视录像观察其音像质量,经研究对比发现下列问题: A、现行的技术标准不够明晰,不易操作。B、录制人员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C、选用的器材档次不够,使音像质量在清晰度、色彩还原、背景噪音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D、上网后的数据总比特率过低,有些仅100 Kbps。E、有些学校的精品课程没网上可点播的教学电视录像。…… 等等。
上述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为提高精品课程教学电视录像的质量,笔者经过调研、分析,提出下几种解决方法:
一、制定更详细的、操作性更强的技术规范。
详细的、易操作的技术规范不仅有利于对教学录像的音像指标进行评定,也有利于教学录像的使用。
(1)、现行标准的不足点:从教育部2004年修订的《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 [2](以下简称《标准》)中可以看出,有些技术指标并没有量化,只是简单的描述,因此存在着不同理解的空间,使得在执行、审核过程中难于操作。如在第一条的“录像环境光线充足,……”,作为从事教学电视录制的专业人员,我们能够理解该条文指的是摄像时的照度要达到摄像机的标准照度要求(对专业摄像机标准照度在说明书都有标出),专业人员衡量照度是否足够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用照度表测量,这是一种专业的方法,不过要购置一个照度表。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观察专业摄像机镜头上光圈的指示值来判断,如果增益开关置于0,自动光圈值大于5.6,就可以认为照度满足要求。而一般人员就不一定了解光线充足的真正含义,以为能出图像就可以。我们就发现有的电视录像图像非常暗淡,明显是照度不足所致。至于《标准》中的“安静”,笔者理解为教师在上课时学生很少交头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