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6691
浅议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摘要:本文介绍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创新教育的策略,探讨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启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和弘扬学生的主体人格,提高其适应信息社会创新能力的论述。
关键字: 信息技术 创新能力 资源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的创新成果方面, 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创造性作为民族自主之本,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科学进步,起到了灵魂的作用。为了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21世纪信息化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
信息技术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从内容、形式、方法和组织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开展信息教育,培养学习者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概念
信息技术教育:广义地说信息技术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成员的“信息处理能力”而开展的教育活动。狭义地讲,信息技术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教育活动。而“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学习者在信息化社会活动中有选择地利用信息工具(手段),有效地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创新信息的基本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实现,利用信息工具(手段)主动地获得相关的学习信息,使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有利于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当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信息时代给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而且为人们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技术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的新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发展,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了实现新的教育目标,信息化教育不再仅限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