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674
信息技术课程对小学生自主合作能力的培养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学生借助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合作学习在交流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 自主学习
实践 体会
【引 言】“自主合作”, 即是小组内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走进新课程》中明确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的不断突破,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将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在教育领域,一方面以互联网和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这对于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新的挑战,尤其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1]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要明确的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及角色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能够自主探究、互相合作、积极思考解决的能力在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对信息技术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进而使学生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为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工具。下面本人就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谈一谈自己教学实践中运用的体会:
一、 自主合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