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082
小学班主任应怎样培养良好班风
[摘 要] 摘要: 良好班风的形成条件: 制定集体规章制度; 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要培养一支由班干部为核心,团结合作、民主热心的集体; 营造班级的竞争氛围; 关键还要有一位“科研型”、“民主型”的班主任。
[关键词]班级 班主任 营造 良好的班风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也是学校行政管理的重要单元。班主任集教育者、管理者于一身,熔教育活动与管理活动于一炉,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管理的灵魂,一个好的班主任就能带出一个好的班级,在一个好的班级里学习,学生就能健康、迅速地成长。这是一切受过教育、关心教育的人们的共识。所以,一个班级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班主任工作的成功与失败。如何营造良好的班风?可以说更是每位班主任接手一个班级时首先重点思考的问题。现在我就简单谈谈良好班风的形成。第一:制定集体规章制度。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想班级要维护自己的统一,至少也要有班级的一套规定。除了引导学生学习和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等国家颁发的规范性文件和学校的校纲校纪外,班级还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如:一日常规、课堂常规、班级奖罚制度、卫生公约、值日制度等。因为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而且学生素质也不尽相同,此时,制定一套切实、合理、可行的班级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规章制度,使学生一入学就能产生一种心理上的约束力,从而使行为表现为一种自觉的形式,让学生习惯做事时“三思而后行”,习惯权衡利弊,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样,学生说话就不再随意而为,从而减少盲目性、随意性。学生也会把外在约束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进而约束自己、管理自己。第二,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舆论是一种公众的意见和评价,健康的舆论是坚强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只有当集体形成了健康、正确的舆论,集体才能识别是非,扬善抑恶,扶正祛邪,伸张正义,抵制腐蚀,引导学生奋发向上。只有在这时,班集体才能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成为自我教育的巨大力量。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的阶段,思想波动大,学习情绪都不稳定,好奇心特别强,判别是非不是凭客观事实,而是根据自己的好恶和从众心理,喜欢起哄,我认为,作为一个班主任首先要坚决杜绝班中霸王。当前一部分学生由于辨别是非观念不强,自制力较差,再由于社会风气的影响,误认为电影、电视中黑社会老大很威风,很神气,纷纷效仿,并且拉帮结派,欺负同学,这种势力一旦在班级形成是很难扭转,甚至会造成恶劣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