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6809
关于中小学生网络成瘾行为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摘 要]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成瘾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据国内不同研究表明,网络成瘾的“发病率”在6%~14%,并呈逐年上升之势。网络成瘾不仅危害青少年个体的身心健康及社会功能,还影响了家庭幸福及社会安定。现针对青少年网瘾的成因、危害及根治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希望能给被网瘾困扰的家庭带来帮助。
关键词: 因特网 行为 综合预防 青少年
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及心理干预等方面对综合防治对策及治疗干预措施等加以综述,为网络成瘾高危人群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一、网络成瘾的命名及我国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
1、网络成瘾的命名
(1) 纽约的伊凡·戈德伯格医生打算开个玩笑。1995年他仿照《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写了一个叫“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帖子放在网上。这个帖子列出了几条诊断标准,其中包括“手指经常不自觉地做出敲打键盘的样子”。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对这个本意是想开个小玩笑的帖子。居然有人当真。很快,他收到大量邮件。询问如何应对这种新“瘾”。“网瘾”这个词就这样延续下来了。
(2) 网络成瘾的概念最早由Goldberg提出。Young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她报告了在其研究中的496例网络用户中,有396例是依赖型网络用户。Young的研究发现过度的网络使用对用户的损害是多方面的:损害身体健康、导致人际关系障碍、学业成绩下降及影响正常工作。她的另一项研究发现,网络使用依赖者具备特定的人格特质。Kraut等的研究发现过多的网络使用导致用户同家人的交流减少、社交圈子缩小、抑郁和孤独感的增加,他们的后继研究还发现更多的网络使用对性格外向者或有较多社会支持者产生积极影响,而对性格内向者或缺乏社会支持者产生消极影响
2、我国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
(1)全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流行现状及其表现特征,为进行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自2005年全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对18个省(区、市)城市181 832名中学生长时间上网和网络成瘾倾向报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中学生长时间上网报告率为6.7%(男生为10.1%,女生为3.5%),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为8.6%(男生为12.4%,女生为5.0%),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中学生网络成瘾报告率随年级而上升,高中生高于初中生,高一达最高峰。有成瘾倾向者位居前3位的上网目的分别是聊天、玩游戏和多媒体娱乐。结论 针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开展健康教育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