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101
让生成成就灵动的课堂
——例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待生成资源
[摘 要] 课堂上,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探究内容、学生与学生等双向或多向互动时会产生许多的动态资源,它们往往突如其来,出现在学生的争执中,闪现在学生的疑问中,甚至存在于学生的错误中。这就需要教师有意暴露问题去捕捉、有效引领去挖掘、用心倾听去激活、对话交流去升华,师生共同生成新的资源,展开再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灵动沉闷的课堂,激发学生更自主地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创造出精彩。
[关键词] 课堂教学 生成性教学 捕捉 挖掘 激活 升华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注释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7月第1版]从学生已有经验到实际的学习需要,学习科学是一个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只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能“顺利”地完成任务,当出现“意外”(即生成)时,总是生拉硬拽,将学生从“偏离”的轨道(即预设)上拉回来,无视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下面笔者就谈一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生成性的资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