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505
情感的积极参与,阅读的亲身经历
【内容摘要】
以《课标》中提出的“教学中要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这一教学理念,以阅读教学为展示平台,谈谈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情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做到与文本的真正对话,使学生自读感悟文本内容与主体思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亲身经历。
【关键词】新的课程理念 情景创设 情感 阅读
【正文】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情感”一词多次出现,并多次出现了与“情感”或“感情”相关联的词语,如:“情趣、情操、情境、感想、感兴趣、感受、体验”等;相关的短语也很多,如:“思想感情、审美情趣、情感态度、情感活动、情感熏陶、真情实感”等等。由此可见,课程标准把“情感”提高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地位。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和认识“情感”,应该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把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
《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抓住情感教育这一要素,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激活学生的情感细胞,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走入文本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理相融”,只有这样才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亲身经历。下面就简单的谈谈自己在教学中是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的。
一、身先士卒,感情共鸣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认为,情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儿童学习语文必须伴随情感。她说:“教学若要成功,需以情感为纽带。”对于这句话,我认为它包含了两个意思,一就是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二就是备课中教师的情感。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假如连教师本人也没法建立起与教材的情感联系,试问又如何指导学生体会教材蕴涵的深刻含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