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067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全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既是基础又是工具学科,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除了要理解好课文内容以及概括文中的中心思想这两方面的问题外,更重要的是倡导“创造性思维”。由于“创造性思维”的教法能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可开拓学生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创新思维,达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是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必须从以下四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1、善于置疑,培养思维的自觉性;2、由表入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3、善于引导,培养思维的发散性;4、在课堂中,培养思维的想象性。
[关键词] 全面 培养 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是我国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所谓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成果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形成的综合体。狭义的概念是指科学技术等领域全新发明创造性的思维;广义的概念是指对个体未知事物进行有创意的思索。虽然该事物对于某些专家来说早已洞晓,但对于大多数求学者来说,还是未知的新事物。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善于置疑,培养思维的自觉性
学贵有疑,有疑才能生思。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而且能使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重要”。因为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学生要养成多思、善思的好习惯,必须先从设疑、质疑做起,学生质疑时,正是教师在教学中求知不得、借题发挥的良好盛况,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大好时机。
在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让学生围绕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而标准又几乎全以教参书为依据。当然,我们并非一味地反对教师提问题。教师提问题在教学中是必要的,关键是提什么,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