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129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摘要]: 自学能力就是学生个体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必要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心智、形成品德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必需的稳定的心理特征。[① 高文 《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特征》《外国教育资料》1999年第一期]①自学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极为重要的一种能力,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为一个人博学广闻,知识丰富,大量的是靠自学得来的,这是不可非议的。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然而目前小学生自学能力差,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后续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需要,本文拟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自主课堂,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三方面谈一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体会和做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 自学能力 培养
自主学习作为新课改极力倡导的学习方式,许多老师正进行着积极的努力,但综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学生自学的能力还没有明显提高,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生自学的意识淡薄。许多老师或不相信学生,或怕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而浪费时间,不能完成学习目标,因而对学生一味地抱扶,教学设计重教不重学,练习设计强求一律,不留空间,使学生失去了许多自主参与的机会,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惰性和消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就连课前预习也是教师有要求则为,教师没布置则不为。二是学生不会自学。由于教师长期的重知轻能,日常缺乏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不会提出问题,不会拟定解决问题的计划,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自学仅仅停留在“把书中的内容读一遍,把习题做一遍”的层面上,而不能顾及书中的重点和其中蕴藏的重要思想,因此直接制约着学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