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658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研究
[摘 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堂中的主人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本人的数学教学的实践,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积极性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旧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教材,教材又是知识的载体,因而教材是中心,而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在以前,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是配合老师的。整堂课只听到老师在说,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积极性没了,甚至对学习产生厌倦。美国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可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在学习中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在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