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839
在感性活动中走向理性
[摘要] 教育以人为对象,应该以生命力的唤起和张扬为教育的起点,而学生是能动的,是自我生成的,活动、实践是学生生成与发展的全部意义,并确认惟有感性的活动方式才是促进儿童和谐发展的最适合方式。演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应该是感性的建构性活动。因此教学应该把各种感性的学习活动看作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基本方式。教育应该把理性知识蕴涵于感性活动中,把观念意识体现于直观形式中,让学生在感性活动中走向理性。
[关键词] 感性教育 活动 建构
课程是文化的反映,文化是课程的源泉。新课程在功能上强调要从以知识为中心的倾向中走向人的全面发展轨道上来,其文化意义就是想使教育从工具性、唯科学主义的歧路中走出,走向人文主义的教育中来。于是,怎样的教学方式更适合学生的发展便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
就如美国的弗洛姆所说:“人创造了种种新的、更好的方法,但他却陷入在这些方法的网罗中,并最终失去了赋予这些方法以意义的人自己。人征服了自然,却成了自己所创造的机器的奴隶。他具有关于物质的全部知识,但对于人的存在之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人是什么、人应该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