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942
论数学教学中的科学性与人文性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至高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而基础教育的任务归根结底是培养人的问题,把儿童从一个自然人培养成一个社会意义的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现代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是个体发展的精神动力。实施素质教育,究其本质,是对完整的、健全的人格的追求和培养,即强调教育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凸现教育主体的人格特征。“志不强者,智不立,情不溢者,根不深”。基础教育阶段正是一个人“立志、培智、陶情”的关键时期,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从这层意义上讲,努力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因此,科学与人文的交融,是对数学教学本质的回归,凸现了数学学科中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
一、数学教学价值取向上的人文性和科学性
数学是“科学的皇后”,是人类形影不离的“质朴工具”;但数学隶属于文化体系,是一个极其开放充满活力的文化载体。朝气蓬勃的“科学皇后”,孕育着一对孪生姐妹:科学和人文。同时期盼着科学和人文的比翼双飞,飞进文明社会的各个角落,也希望飞进数学教学的主场境——课堂。显然,数学课堂的价值取向是多极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还应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
1、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对他们认识自然,解读社会,开发智力,探究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发现真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加缜密化精确化,用理性的头脑来接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