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6057
论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学生天生争强好胜,喜欢表现,最大的满足莫过于自己去发现、去探究,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将问题潜在的探究时空还给学生,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能发现的,教师决不提前暗示;凡是学生能探究的,教师决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在原汁原味的探究中获取丰富、鲜明的认知体验,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
研究性学习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设计者、合作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这种角色的转变,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创新教学设计的能力
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可以完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科书的内容设计教学,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固定的,重点、难点也是明确的,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只要通过对内容的研究就可以确定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基本上是线形的。而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由于学习的内容具有不稳定的特点,研究的范围也难以界定,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方法必须根据过程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是一种对未知过程的想象和探索,整个设计过程是粗放的、立体的和动态的,因此,它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中应从更高的层面和更广阔的视角,根据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和学生发展需要做出新的构思和处理,并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