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760
浅谈数学课中学生的自主学习
[摘要] 新课改带来了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它要求构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阳光的课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它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为个人发展蓄积力量,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为此,我以美国心理学家齐莫曼的“自主学习”理论为指导,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从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五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做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 自主学习、问题情境、学法指导、创新能力、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未来学家彼得·艾利雅克也曾提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教师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要想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必须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关系平等是前提条件,只有师生关系平等,学生才可能有“自我”,才能有机会自主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和研究,并按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民主是催化剂,在民主的讨论氛围中,学生才能没有心理负担,做到畅所欲言,自由地表述自己的发现和见解,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