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987
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摘要】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竞争激烈,如今各行各业能需要想象力丰富、创造意识强的人才;而音乐教育不仅是一项审美教育,还是一项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教育,50年代培养人才的教育体制已不适合21世纪竞争社会的需要,如今的教学需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知识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学 想象力 移情
想象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能力,它的特点是为想象者创造出未曾知觉过的甚至是未曾存在过的事物形象。想象活动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它对科学探索、理论研究和文艺创作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想象以人们记忆中的表象为材料,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和综合,创造出新的形象来。心理学认为,按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程度不同,可以把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类型。再造想象是根据某种表述或条件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一种事物形象。创造想象则不依照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的形象。①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中心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成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习为主体和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学为主导的作用,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情趣,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也是一种时间艺术。它运用语言的声调加以强化、扩大,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塑造的音乐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音乐可以运用最富有特征的声音形象使人产生明确的艺术联想。
许多美学家把想象的创造性品格当作衡量艺术才能的重要标尺。想象在审美心理中的特殊功能表现为:“它能借助情感的推动,把审美的感知和理解联结起来,想象的心理实质是建立在记忆基础之上的表象运动,即表象的再现、组合、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