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166
试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自主探索式学习的有效组织与实施
[摘 要] 如何更有效的去组织学生在课堂中对新知的自主探索式的学习?范文从三个方面论述:课堂中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充分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挥评价机制,激励学生持久地去探索数学的奥秘。
[关键词] 创设情景 自主探索 评价机制 激励 探索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学生自己去发现。”这就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更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广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来设计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孩子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那么如何更有效地去组织学生在课堂中对新知的自主探索的学习,主要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
教育学家赞可夫说过:“凡不是发自内心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忘记的。”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能否创设激发学生认知内驱力、激活其思维的导入情景,就成了探索式学习方式产生的前提和关键。随着数学教学的价值趋向由知识传授为主向个性才能的发展为主,导入阶段的目标也应随之由为知识学习准备为主转向情感诱导为主,由知识技能领域转向发展性领域。因而在导入阶段应当弱化复习作用,强化情景创设功能,创设好奇、疑惑、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产生主动探索的强烈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