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085
评价的力量
——《习作3》作文讲评课案例分析
[摘要] 我在针对学生习作进行的评价中,努力放大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始终以欣赏的眼光来读学生的文章,并根据习作的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征,尝试采用“知音式”的情感评语代替以往作文评语中那种“法官式”的冷漠评判,使学生读老师的评语如阳光普照。同时探索让学生们也参与到对彼此习作的评价活动中来,创造出一种充满活力的习作评价环境。另外,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不应该只停留在书面的评价上,老师们还应积极探索新的习作评价途径,以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力求让每一位学生的习作都能得到相应的重视与肯定,从而使习作成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
[关键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阳光寄语
根据新课标精神,我们在进行课改实践的时候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读写结合,越来越注重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于高年级学生,日常的写作练习越来越多,例如教学中的留白补白的写话训练,一些好文章的读后感,还有小练笔,大作文……,大量的写作练习接踵而至,学生不堪重负,老师批改的负担也日益加剧。然而,作文评改的现状是:教师呕心沥血地给学生们的作文伏案苦批,写上大段的眉批、总批,再给学生打上等级,从而沦为 “老(劳)改犯”。可悲的是本子辗转到学生手上,孩子们只匆匆掸一眼就收进书包,硬着头皮等待下一次习作的“折磨”,因为那些程式化的评价词句他们猜都能猜得出,如:语言通顺、结构清晰等。究竟有没有有效的手段既能解放老师的双手,又能促进学生的习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