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308
论心理咨询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 要] 通过对心理咨询在中学教育中体现出的地位和作用,来表明心理引导乃是中学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是未来人生道路上最大的财富。
[关键词] 心理咨询 中学教育 青少年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文化观念的更新,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困惑也随之增多,使得现代人的心理问题快速的加剧,同样外界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学校为预防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也日益重视,在校园中开展了心理咨询活动。
一、在中学开展心理咨询的必要性
心理问题是每一个学生随时都可能遇到的,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与自我意识等方面,他们都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1、青少年阶段的特殊性
根据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青少年阶段由青春期开始到20岁左右,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性发育成熟,青少年主要发展特征有:进入青春期,身体成长迅速,比较留意异性,智力发展达到高峰,重视朋辈团体规范,生理、心理不稳定但开始走向成熟,人生观开始形成等。
(1)生理发展
青春期的起始一般以女性初潮与男性梦遗为主要标志,青少年在性成熟后,生长迅速,生理机能逐步加强,出现第二性征并开始具有生殖能力。然而由于青少年在生理与心理发展方面并不平衡,他们对行为后果没有很深的认识,因此往往在尝试了性行为后对自己造成伤害。
(2)心理发展
青少年期是人一生中智力发展的高峰期。在这个阶段,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更加整合的水平。从性成熟到17岁被称为青少年前期,他们拥有想象能力,好争辩,期望不受权威人士管制,由于其能力与期望存在差异,他们要求独立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导致内心矛盾。18-20岁左右被称为青少年后期,青少年开始逐渐独立于父母,其心理和经验发展使得他们已经逐步能够控制情绪,行为比较稳定成熟,解决问题的手法逐步老练。
(3)社会性发展
在这一时期,青少年自我意识继续发展,并努力寻求自我的身份,在某些时候会出现个人的认同危机。如果认同失败,个体则会陷入角色混乱之中。这是大多数人成长的必经之路,也只有这样,青少年才能发展出一个多元化的身份认同,形成“忠贞”的美德与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青少年时期的家庭、学校、同伴和社会等方面呈现出各自特征。一般而言,越轨少年多出现在家庭管教不当的家庭。
2、学校教育的局限性
学校教育的片面发展加剧了学生的心理问题。
(1)从学校教育来说看,为了适应国内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我国进行了教育改革,大力推行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但是仍然有部分学校,在应试教育功利性的推动下,很少有人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学生创造性的发挥、良好性格的训练、健全人格的发展等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片面的应试教育视学生如机器,不重视学生的需要的满足和其内在价值的选择,压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我选择的自由,从而使教育成了一种不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机械训练过程,暗中阻碍了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许多都是畸形教育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