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531
抑郁症及其预防
[摘要] 本文通过对抑郁症这一概念历史沿革的梳理,试图给出抑郁症的当代定义,并报告了抑郁症给人们带来的现实危害性。接着,运用公认的6个主要心理学理论流派的观点,从不同角度对抑郁症的形成进行了透析。最后,力求汲取心理科学的前沿成果,提出预防抑郁症的有效措施,指出“增进社会支持”与“掌握压力应对策略”在抑郁症预防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抑郁症 危害 解释 预防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心理障碍,被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曼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抑郁症又是一种很严重的心理疾病,不仅危害了患者本人的生活和交际,常常给其造成痛苦体验,甚至威胁患者本人的生命安全。近年来,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变化,抑郁症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为此,本文依据心理学基本理论,按照前沿性、可靠性、共识性的原则,努力吸取国内外心理科学的有关成果,对抑郁症这一心理疾病进行了描述、解释,并提出了预防措施,期望给人们的心理健康尽绵薄之力。
一、抑郁症概述
1、抑郁症的定义
早在公元前2600年,古埃及文献中就出现了抑郁症这一述语。公元前400年,希波克拉底曾经用体液学说解释抑郁的原因,认为抑郁是黑胆汁过多所致;在他的抑郁症概念中包括被视为同义的躁狂和抑郁两种心境。公元1世纪,古希腊内科医生Aretaeus指出,躁狂与抑郁症状可能属于同一种疾病。公园6世纪,Trallianus提出,躁狂是抑郁发展到狂乱的状态。1851年,法国临床家JulesBallenger描述了抑郁和躁狂的临床表现,将之称为循环性障碍。1882年,kahlaum首先提出,躁狂和抑郁是同一疾病的两个阶段。1896年,克雷丕林(Kraepelin)把抑郁症和躁狂症合二为一,称为躁狂抑郁症,曾被广泛接受并沿用了半个世纪之久。1951年,Bleuler将抑郁症包含在了情感性精神病的术语中。
今天,广义上的“抑郁症”其实指的是一大类心理障碍,统称为情感性障碍或心境障碍,其中主要包括:重型抑郁症、轻性抑郁症和心境恶劣;其它还有:抑郁性神经症,反应性抑郁症,产褥期抑郁症,季节性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等等。狭义上的抑郁症是指重性抑郁症。国外诊断标准(DSM-III和ICD-10)已经把抑郁性神经症归于情感性障碍,在国内的标准CCMD-2中,仍把抑郁性神经症和重性抑郁症区别开来。
本文中抑郁症采用广义上的概念,这里试从心理学角度给抑郁症下个定义:抑郁症是一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症状的综合症,属于心理障碍。其在临床上最为显著的表现为情感低落、精力减退、活动降低,以及愉快感与兴趣感的丧失,重度抑郁症甚至导致心理迟滞与思维困难。
2、抑郁症的危害
(1)发病率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调查分析,全球抑郁症发病率约为3.1%,发达国家接近6%左右。在年满20岁的成年人口中,抑郁症患者正以每年11.3%的速率增加。目前抑郁症在我国的发病率大约为4%。据应用新的疾病分类和诊断系统所进行的部分地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我国抑郁症患病率约为10%~15%左右,已与发达国家统计结果相近。
全球现有抑郁症患者3.4亿多,每10人男性中就有1人可能患有抑郁症,而女性则5人中就可能有1人患抑郁症。
(2)自杀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