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855
浅谈人际关系中的性别差异
[摘 要]人的性别特质、行为和角色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许多人际、文化和社会的力量所形成的。不同性别处理人际关系有着明显的差异。作为人际关系主体、客体的人在社会中的性别角色差异造成了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差异。男女性别差异还表现在人际关系价值观、人际交往的沟通等方面。
[关键词]人际关系 性别 差异
人际关系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人际关系不仅对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对组织和社会的和谐均有着重要的影响。性别是人重要的社会特性,它对人们的价值观念、认知方式、思考方式、沟通方式、心理特质都有一定影响,也是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深入研究人际关系的性别差异,掌握人际关系的性别特征,调整人际交往的心理和行为。本文仅就成年男女人际交往中的性别差异进行阐述。
一、由性别角色差异决定的人际关系差异
人们对男性和女性的行为的期望,构成了性别角色,即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行为规范。性别角色可划分为男性化、女性化以及双性化三种类型。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可能同时具备某些男性化和或女性化的行为模式,因而出现了双性化的性别角色。人们由于有性别角色的差异,在人际交往上也存在不少差异。
1、男性化性别角色的人际关系特征。
男性化的性别角色反映的是社会对男性的性别角色的期望。在各种文化中的男性化角色大体上都强调了力量、竞争、独立、性主动、冒险、逻辑思考以及占有资源等性格特点和行为特点。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社会仍然存在着严重的性别歧视,性别刻板定型现象,使人们在性别认知方面仍然呈现“男主外、女主内”,男性处于支配地位、女性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思维定式。
在人际交往的需要方面,男性化性别角色因其对力量、竞争以及控制权的偏好,使其在人际关系需要方面首先表现为控制的需要,感情需要和容纳需要表现为次位,只有当个人遭遇挫折时感情需要和容纳的需要才会上升。而其控制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影响、控制、支配他人和拒绝权威、忽视支配、拒绝控制。
在人际交往目的上,以自我为中心,以满足控制欲为目的,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崇尚“志不同,不相为谋” ,把人际关系作为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为达到自身目的,善于组织“小团体”强大自身力量,力图控制组织或他人。
在人际关系的基本倾向上,表现为对控制他人表现为主动,在拒绝控制、拒绝权威方面表现为被动。不愿与控制意识较强和比自己能力强的人交际,除非能为自己所利用。在以感情需求、容纳需求为目的的人际交往中主动性不强。在遭遇挫折的逆境时才寻求感情需要,但一旦步入顺境立即转化为控制他人。在与异性的交往中比较霸道。
2、女性化性别角色的人际关系特征。
女性化反映的是社会对女性的性别角色的期望。由于社会文化的因素,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属已经演变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不仅男性而且大多数的女性也都接受了这种从属地位的心理事实。自古以来,人们对男性和女性的行为方式已经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思想,如女性应该温柔、贤淑、端庄、依赖性强;男性应该潇洒大方、豪气洒脱、独立勇敢。在日常的交际中,人们也就不自觉地按照这种思维模式来规范自己。现实中的大多数女性都承认并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