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698
让留守儿童飞
——浅谈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 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上升为社会的问题,造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来源于家庭的教养,当然学校与社会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让这些留守儿童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为社会做成贡献而不是影响社会的秩序,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谈谈我们该如何帮助这些儿童更好成长。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的现状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到其他地区工作,把自己的小孩留在原户籍地学习、生活,从而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的儿童。
在农村,留守现象非常普遍。农村留守儿童中,主要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尽管牵家带口进城务工的农民正逐步增加但与庞大的农民工相比其人数仍相对较少,据相关的数据显示,大约80%进城务工农民把子女留在老家,成为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由此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
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性格柔弱内向,具体表现为:拒绝与人交流或不愿与人交流,对人疏离,团队合作性差,不愿意表现自己,喜欢躲在角落,不活泼不开朗。
2.自卑心理障碍,具体表现为:多疑、易怒、不积极、性情孤僻、容易自我否定。
3.寂寞无聊心理,具体表现为:缺乏对生活的热情,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健康的兴趣爱好,觉得所有人都不理解自己,找不到人倾诉,感觉到非常的孤独、寂寞。
4.逆反心理,具体表现为:爱跟人唱反调,喜欢用暴力行为解决问题,部分甚至出现反社会行为,缺乏同情心。
5.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觉得父母不爱自己,喜欢做各种父母讨厌的事情来惩罚父母,或对父母冷淡,爱理不理。
三、留守儿童面临的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1.家庭因素:这是形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1.1由抚养方式引起的心理问题: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父母的父母抚养的监护方式,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教养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却是非常缺乏。由于监护方与抚养方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极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通常,祖辈们以他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教育要求孙子辈,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简单。而现在的孩子见识广,喜欢赶新潮,寻求刺激和创新,做事不拘一格,孙辈很难接受老人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导致儿童产生自己无法被家人理解与接纳的感觉,家人之间无法沟通或疏于沟通,又让儿童感觉到寂寞无聊。
二是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自己的孩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要求,从而疏于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的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