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957
中国人的“面子”心理分析与研究
摘要:
中国的“面子”文化源于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文化,产生于中国传统的社会群体意识,“面子”通过在生活中获得成功而获得的,或者是他人赋予自己的威信或名誉。“面子”这一概念还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在儒家学说里,人们提倡个人从属于社会的价值观,强调的是个人的需求不要超越社会所给予个人的身份地位。“面子”既是加强道德标准的社会戒律,又是维持个人道德完整的保证。中国人在社会交往中往往讲究“赏脸”、“留面子”,尽量避免“丢脸”。因此,在交际实践中,为了给自己面子,也为保留对方的面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礼貌语言,即在不损伤自己面子情况下向对方表示礼貌。当不得不使用有伤面子的言辞时,采用的策略往往是先肯定后指出不足,或先赞同后摆出分歧,这就是所谓“求同”。因此,礼貌和面子对于实现交际中的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
1、“面子”的概念
“面”在生理学上本来就是指脸,这种用法在诸如“面貌”和“面目”之类的组合词中仍然可以找到。“面貌、面目”也是脸的意思,不过除了这层意思多了外表的意思,而主意却很少为人所用。“面”还可做物体表面讲,“表面”意为外观,如“桌面”是指桌子的表面,“地面”则为地的表面。而“面子”是“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