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776
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分析及预防
[内容摘要] 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综合反映出我国经济和社会变革过程中诱发农村产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对农村群体性事件从理论上进行探索,实践上进行总结,提高预防与处置能力,对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农村的社会政治稳定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特点、产生的心理原因及预防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 农村 群体性事件 心理分析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政法、经济体制不断深化,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引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特别是在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涉法上访等问题,引发了大量的农村群体性事件,成为了影响农村稳定和治安秩序的突出问题。
一、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特点
当前,大多数多农村群体性事件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密切相关,农村稳定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群体性事件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非政治性。农村群体性事件80%以上是关于维权的,是利益之争不是权力之争。当农民之间、与政府之间出现利益纠纷时,误以为聚众闹事、集体上访可以对领导造成压力,存在“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快闹快解决”的错误心理,但结果都是希望矛盾可以得以解决,基本不带有任何的政治利益的诉求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