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711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通过父母的教养行为,才把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社会道德规范传递给儿童。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本文首先介绍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其次从四个方面论述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最后针对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提出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的教养对策。
[关键词] 儿童 父母 教养方式 教养对策
一、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一)、三种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特征的概括,反映亲子交往的实质。父母教养方式最常见有以下三种类型:
1、溺爱型:这类型的父母常常对孩子的各种要求无原则的满足。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造成孩子软弱无能、懒惰、任性、缺乏责任心等不良心理,已成为普遍现象。
2、专制型:这类型的父母一般都独断专行,自己说了算,不是以理说服孩子而是多采用体罚的方式对待孩子。
3、民主型:这类型的父母与孩子平等相处,尊重孩子,使孩子的智力和个性得以健康发展。只有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才能增强儿童的自尊和自信,培养积极向上、热情向上、热诚友善的性格和独立性、创造性。
(二)、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1、父母过分溺爱影响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溺爱是一种需要否定的教养方式,爱孩子是人类的天性,但父母应该认识爱与溺爱之间的区别。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拥有了比以前更为优越的生活,学习条件,同时也带来父母对青少年儿童的娇惯和放纵。像我们家隔壁5岁大的小轩,到现在整天还是她的妈妈喂他吃饭,帮他穿衣服穿鞋子。今年小轩进入幼儿园学习,整天哭着不愿去上学,在学校以上的事情都是小朋友亲自完成,而他却不会自己做。他感觉自己与其他小朋友之间的差异,从而产生不愿意去上学的心理,选择逃避的方法。研究表明这类儿童,缺乏一定的自信心,产生依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