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CLASS 的师幼互动质量研究
1.研究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指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2018 年 1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注重保教结合,健全质量评估监测体系,完善幼儿园评估标准。
师幼互动质量是学前教育过程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学前教育质量的评估主要可分为对学前教育结构质量和过程质量的评估,而结构质量具有“天花板效应”,即结构质量的提升所产生的效益最终会有一定限度,但过程质量则并非如此,过程质量的不断提升,能够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教师教学水平、幼儿园的领导和管理情况等是学前教育质量中的过程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师幼互动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水平等其他质量因素,是学前教育过程质量的主体。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水平不仅有利于促进幼儿自身学业水平的进步,还有利于促进整个 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
2.研究现状
师幼互动是指教师与幼儿在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等不同活动形式以及室内、户外等不同场域中发生的一切交互 动作或反应。基于 CLASS 的师幼互动质量现状研究增多,CLASS 用于评估幼儿园和小学课堂的师生互动和教学质量,已经在 4000 多间儿童早期课堂的评估和研究中被广泛使用,Head Start 利用 CLASS 得分来确定全国范围内新的学前教育中心的认证。 随着 CLASS 在研究和实践中的日益普及, 国外学者开始研究 CLASS 的心理测量特性, 以及评估 CLASS 分数与各种学术和行为结果之间的关系。但目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直接 CLASS 工具,研究师幼互动质量现状、各个领域的师幼互动等方面,而缺乏对工具本身适用性的研究。(2)国外已有大量关于 CLASS 适用性及有效性的研究,而国内则比较少。(3)国内已有关于 CLASS 适用性的研究仅采用视频编码,评估者可能错过了一些可能仅在现场观察期间可观察到的重要线索,且研究没有考虑与 CLASS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内容有效性相关的潜在问题,没有从中国的文化背景出发对 CLASS 模型进行修正。
3.资料收集及方法
借助学校图书馆登陆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等相关数据库搜集优秀学位范文、期刊范文。研究方法可以参考文献法、访谈、问卷法、观察法等。
4.写作思路
可以先对师幼互动进行概念界定,然后学习掌握 CLASS工具,实地评估,分析问题,提出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