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686
大班幼儿手指表演游戏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
[摘 要] 幼儿在游戏中是需要教师的介入指导的,但由于指导时机把握不准,指导干预度控制不好,指导策略使用不当等各种因素,忽视了游戏性,过于强调表演性;为了促进游戏发展,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主动性,过于在意教师的掌控性。种种行为往往使幼儿容易产生被“管”的感觉,失去游戏兴趣或产生倦怠心理等。因此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与手偶表演这一游戏形式特色,为确保幼儿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活动主动性,在游戏发展的各个阶段中教师怎样介入,怎样采取相应的指导策略,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 手指表演游戏活动 指导策略
我自05年9月参加区表演游戏研讨班的定期活动,先后观摩了区内几所幼儿园各具特色的表演游戏现场活动,与组员共同评析研讨,并和园内另几位老师承担了其子课题“幼儿指偶表演游戏与课程渗透关系”的研究还对研讨班成员开放了当时大一班现场指偶表演游戏活动,汲取同行的评析意见与建议(后将指偶拓展为布袋偶、信封偶等各种手偶道具)。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提供动力。
但是,随着前一阶段园内课题的开展,我也发现了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1.XXX陈炎教授《儿童游戏通论》中已论述了“表演游戏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促进功能”提及到“幼儿通过游戏,其学习可能性可以扩展到科学、社会、艺术等多个课程领域。”但对于手指表演——这一吸引幼儿的传统剧种表演形式与游戏融合后,对于幼儿来说,其真正的价值与作用从何体现,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2.前期研讨中,我们已确立游戏中是需要教师的介入指导的,但由于指导时机把握不准,指导干预度控制不好,指导策略使用不当等各种因素,忽视了游戏性,过于强调表演性;为了促进游戏发展,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主动性,过于在意教师的掌控性。种种行为往往使幼儿容易产生被“管”的感觉,失去游戏兴趣或产生倦怠心理等。因此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与手偶表演这一游戏形式特色,为确保幼儿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活动主动性,在游戏发展的各个阶段中教师怎样介入,怎样采取相应的指导策略,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究。
在以上背景与条件中,在已具备的研究基础与实践问题的推动下,我确立了个人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目标,望通过实践探索,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本人及园内外其他教师更好地开展大班幼儿手指表演游戏提供参考与借鉴。
研究初期,针对总结的问题,为把握好研究方向,我设计了三个小问题,对我园大一班的36名幼儿进行了随机访谈,并记录统计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