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992
论人格教育范畴下幼儿责任意识的培养
[摘 要] 责任心是幼儿长大后能够立足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初步的责任感。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在语言、行为、态度等方面表现出的责任缺失现象使我陷入思考。本研究根据幼儿在园期间的各种表现,分别建档、分类归纳分析幼儿责任心缺失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用树立榜样、建立责任制度、开展主题活动、家园协作等方式,逐步提高幼儿责任意识,为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 人格教育 幼儿 责任心 培养 思考
一、问题提出
1、问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社会和科技向信息时代的长足迈进,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虽已成为教育界的主流意识,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问题也摆在了我们面前。当前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四二一”家庭模式中的“独苗”,享受着父母长辈的特殊保护。平时娇生惯养,心高气傲,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意识的现象非常普遍,肩负教育神圣使命的教育者们应该重视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这不仅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社会和全球发展的关键所在,更是人类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急切需要。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 陈会昌,《幼儿责任心的发展及培养》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年]幼儿教育是个体生命早期教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现代教育不仅要有认知教育,而且更要重视人格教育,而责任意识是人格中最朴素而又最可贵的人格因素。
2、责任心的概念及意义
责任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应尽责任和义务的认知态度,是健全人格的基础。社会所需的人才不仅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勇于承担责任的优良品质。幼儿责任心是指幼儿对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在道德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和负责行为等的认识。[ 王健敏,《幼儿社会性三维结构形成实验研究报告》,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6年,第12期]
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说过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智育不好是次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心理不健康是易碎品”。责任心不是与生俱来的,责任心缺失的行为也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自动消失,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其意义十分重要。
首先,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幼儿时期,是他们系统接受综合教育的开端,此时给幼儿埋下责任心的种子,不仅可以提升其社会性发展水平,对其认知发展和自控能力的提高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等孩子成长到某一时期的时候,再培养他的责任意识就比较困难了,因为对于从没学会负责任的人来说,责任就是付出。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孩子,即使再聪明,再有知识,有能力,长大以后也难以成材。因此,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关系到孩子将来的命运,决定着孩子人生的大事。
其次,责任心是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现在各行各业广纳贤才时,都会注明“有责任心”这一条件。责任反映一个人的品质,一个人的学识、能力、才华固然重要,但若没有责任心,其能力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所以为了让孩子长大后在社会上立足,进而有所作为,就必须把责任意识逐步融入到他们的生活态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