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730
【摘要】人们道德认知水平的提高、道德情感的陶冶、道德意志的培养与道德行为的塑造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对于儿童这个特殊社会群体,其整体道德素养固然与所在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但是儿童良好道德品格的塑成与良好道德习惯的培养与社区资源的关系更为直接与密切。
【关键词】道德教育、道德品质、社区教育、社区幼教资源
儿童时期是人的许多良好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时期。需要我们幼教工作者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引起高度重视。但目前多数幼儿园对幼儿道德价值观发展的培养,在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上不适合时代和社会的需求,也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对于幼儿道德价值观发展的培养问题,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地通过家园、师幼的互动,促进幼儿道德价值观的发展已经作了一些尝试,对其它模式没作进一步探索。而我园自办园以来,一直比较注重幼儿社会实践活动,再加上本社区内有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集市场所一直未曾被幼儿园及其它教育单位所用,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如何利用及开发这些极有教育价值的丰富资源,同时又可以促进或提高幼儿的道德价值观发展,成为我们积极思索的问题,也触发我们想要挖掘社区资源,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品质。
一、儿童道德发展的特点。
在幼儿德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幼儿和幼儿道德教育影响,三者以较稳定的方式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矛盾。幼儿德育过程中矛盾必须经历两次转化才能化解:首先,讲幼儿老师提出的德育要求转化为幼儿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动机;然后,幼儿再将道德意识和动机付诸行动,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幼儿德育的目标正如《幼儿园工作规程》所规定的那样: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文、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道德行为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良好的道德品质益于一身。
当今社会生活样态纷呈,儿童道德面貌也不尽相同,即使用相同的道德教材,道德教育效果也绝不雷同,其道德生成结果也绝不相同。
二.社区幼教资源的特点。
社区教育最早源于丹麦。1844年,丹麦教育学家科维隆在乡村建立了国民高等教育学校,但这是一种成人机构现在,社区教育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教育形式,并逐步与传统的学校教育、集体教育相互结合,构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形态。社区教育,即以社区为依托的教育。依托社区服务社区,逐步建立起以社区为基础的、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并举的现代化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