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869
如何有效地实施农村学前听障儿童的康复教育
——以xx县为例
[摘 要]农村学前听障儿童的康复教育,需要根据听障儿童的全面发展与其特殊需求,运用现代化的康复理念及康复技巧,通过家庭和社会的全面参与与支持,对他们实行有效地全面康复训练。
[关键词] 学前听障儿童 康复教育 全面康复训练 实施措施
所谓的“学前听障儿童的康复教育”是指对0~6岁患有听力语言障碍(简称听障)的学龄前儿童实施早期的全面康复训练。随着社会对学前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重视,科学、教育
技术的日益发展,康复中心、语训部也已在中小市县开始普及发展起来。而农村的听障儿童更加具有特殊性,如何因材施教对农村听障儿童进行全面康复训练,对家长进行有效的指导,特以我县语训工作者多年来对听力语言康复工作的摸索与积累,谈谈对农村学前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一、影响农村学前听障儿童实施康复教育的因素
(1)农村听障儿童的现状
以我县为例,2011年我县现共有学龄前听力障碍儿童44名,其中除去3名由家长送入南京或上海的大型康复机构进行语训,5名康复的较好儿童已在普通的幼儿园、小学进行融和式教育,仍有36名需要进行康复教育的儿童,目前在读全日制的为19名,定期来参加康复训练的为11名,还有6名以家庭条件困难、交通不方便、没专人带他们为理由不愿意参加康复训练。入训率为86.4%。
(2)制约因素
1、农村经济条件
农村相对来说交通闭塞、通信不便、经济、医疗卫生条件落后,许多育龄父母并没有得到孕前知识的普及,对孕前孕中保健防护不强。
2、家长文化水平低
很多听障儿童由于家长在这方面的觉察意识不强,并没有从一出生就被发现患有听力障碍。等孩子到了2~3岁还不搭理人、不能开口说话时,才带到医院做检查。有的家长压根就不理解还需要康复,认为给孩子配上了助听器就可以开口说话了,没有及时送到学校参加早期康复训练。而通过调查发现我县大部分听障儿童为二胎,母亲多为高龄产妇,冒着高位的风险甚至偷偷的生下二胎,而孩子多为男孩,这种仍续至今的“重男轻女”思想也让我县听障儿童的数量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除了上面提到的影响因素外,社会的职能部门及医疗卫生机构筛查强度与关心支持不够,学校的宣传联系力度太低,都会造成农村滞留听障儿童。
(3)实施有效的筛查和康复知识普及措施
近几年随着政府的大力扶持,残疾人所受福利日益提高,对学前残疾人康复教育的加强,都为有效实施康复教育提供了便利。
1、各职能部门一体化
社会上一些服务机构如医院、村委会、残联、康复机构等单位有效的联系起来,实行“筛查、知识普及、康复教育”一体化措施,让听障儿童家长不茫然无所从。如:村委会大力提倡孕前检查、控制高龄产妇生产几率。医院对检测出的患有听力障碍婴幼儿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鼓励其根据幼儿听力情况选配听力补偿器材(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及时送孩子进入语训中心进行康复训练。学校多与这些机构联系,根据提供的听障幼儿名单,及时进行家访联系,疏导家长适时入校进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