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6277
小学生合作学习实践研究
摘 要: 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助式学习,通常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合作学习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 合作学习 , 实践 , 研究
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实践,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突破与超越,是新课程的教学观的具体体现,是国家倡导和支持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一、合作学习实践研究目标
1、改变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改变学生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和态度。
3、着重探索提高合作学习(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和师生合作学习)效益的方法和途径。
二、合作学习的实施
(一) 把握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
与传统教学相比,合作学习并非只是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而更多地涉及新概念的根本转变,仅把合作学习看成徒有其形式的教学方法、简单的分组、自然的合作并不能使学生相互协作,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小组活动,不能保证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美国约翰逊兄弟研究发现,有效的合作学习的关键因素有5个: 1、积极互赖在合作学习的情景中指的是学生们要认识到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学生具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具体的策略是建立积极的目标互赖、奖励互赖、角色互赖、资料互赖。 2、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是指学生相互鼓励和支持彼此为取得良好成绩、完成任务、得到结论等而付出的努力。在课堂上通常表现为:个体相互提供足够和有效的帮助;交流所需的信息和材料;提供反馈信息;对彼此的结论进行质疑,等等。为使互动富有成效,专家建议,小组规模不能太大,3-4人为宜。 3、个体责任指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同时掌握所分配的任务。个人任务的明确有利于避免不劳而获的学生的“搭车”行为。同时也是对差生的鼓励,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感到自身对于集体的价值。 4、人际和小组技能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仅把一些对社交技能一无所知的学生安置在一个学习小组,这不能确保其有效性。自然合作中,组内冲突不断,造成小组学习的内耗,这主要由于学生缺乏基本的合作技能。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一些社交技能,使他们彼此认可,相互信任,准确交流,实现高质量的合作。 5、小组自评是指小组必须定期地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这种自评能够使学习小组成员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便于合作技能的学习;使组员对自己的参与情况有所了解;保证学生在元认知水平上,同样也在认知水平上进行思维;为强化小组成员的积极行为和小组的成功提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