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588
幼儿园培养孩子爱心浅议
【摘要】本文从孩子当前性情和行为习惯存在的弊端入手,从社会和教育两个角度分析弊端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并由此阐述爱心培养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文章呼吁政府、教育部门和幼教工作者,把爱心培养放在幼儿教育的突出地位,着手在幼儿园加强教师培养孩子爱心的认识,形成教师爱心培养习惯。文中,作者以一个幼教工作者的身份,在参考相关资料和做法的基础上,还对教师培养孩子爱心的方式方法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 爱心 爱心培养与教育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幼儿园 幼儿教师 学前教育小学化 危害 和谐 变革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市场和物资空前繁荣;但相比新中国成立的前三十年,各种竞争加剧,人们的心理压力增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冷漠了——大家普遍感到以热情友爱、互帮互助互相理解为标志的爱心的缺失,国民的幸福指数或者说幸福感觉大幅度降低。与之相应,以独生子女为绝大多数的青少年和幼儿群体,受大环境(社会、家庭、学校、幼儿园等)熏染,封闭、冷漠、自私等不良性情也随处扎根、蔓延、泛滥,已逐渐成长为危害当今社会、危害国家未来的慢性毒瘤!笔者从事幼教多年,在3—6岁幼儿身上,以自我为中心、自私、麻木、任性、娇气、骄横等不良性情和行为比比皆是,正可谓司空见惯,触目却已不再惊心,这也正是我们这些幼教工作者、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近年来,党中央适时提出“和谐”概念,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设和谐社会的步子正在全面而稳健地迈开。而笔者认为,还是那句老话,得从娃娃抓起。所谓的“和谐”,无论从何种角度和范围讲,都离不开“爱心”两个字;而人的爱心,只有从幼儿时期起就进行明确的有系统的开发或者说“唤醒”,才会战胜前述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麻木、任性、娇气、骄横等不良品性,帮助个体成为社会的有用、有益之才。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将就幼儿园培养孩子爱心专题进行探讨、论述,期望对政府决策者、幼教单位以及幼教工作者起到一种参考、启发的作用。
培养幼儿爱心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现在的幼儿园,对孩子的教育,从中班起,迫于孩子升学、家长择校的压力,为迎合家长、争取生源和市场,普遍进行小学式教育:孩子玩耍少了、乐趣少了,一句话,由教师正确引导的自然成长的东西少了;相反,那种违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东西却大行其道,比如机械的硬性学数字、背单词,很多幼儿园像小学一样发了课本、编了课程,孩子们朝九晚五地要随着老师“牛对弹琴”。久而久之,大多数孩子虽然能勉强记住或说出一些字、词、数来,但在沉闷的气氛中,孩子们玩乐的天性被抑制,热情友爱和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行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和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扼杀。每天大部分时间关在教室里跟着老师背、学、记、抄,一个个表情呆板,哪有半点童趣可言?可想而知,这种环境中“练”出来的孩子,交往能力、组织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的开发都被无情地束之高阁,进了小学多半会成为封闭、麻木、骄傲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
应该说,这是应试教育在幼儿园惹的祸。如何遏制这种祸害的蔓延,如何让孩子们“活”起来、灵动起来?这个问题,我曾经的一位同事给了我启发。那是我在本市一家规模幼儿园任职时的同事,当时她和我们几个班主任各自一齐把自己的班由小班带到大班。在幼儿园时,特别是中、大班阶段,她带的孩子普遍表现得活泼、热情、自信;而孩子们从幼儿园升到小学后,从反馈的情况看,她的那些孩子不仅多数学习成绩好,还有不少当上了班干部。园内园外一比较,我们几个班主任不能不承认也不得不服气,她带的孩子就是优秀!她是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