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798
托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
【摘要】:所谓分享,就是指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的过程,而幼儿的分享即是幼儿之间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爱别人的更高层次的品质表现,它是幼儿个体亲近群体,克服自我中心的手段。分享是一种综合性活动,也是社会性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研究采用事件取样观察法、非正式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的研究方式,研究了托班幼儿在幼儿园分享行为的表现、类型以及对其导致孩子出现缺乏分享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原因作了分析,最后从家庭教养和幼儿园的组织管理提出了方法来培养幼儿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予带来的快乐与满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
【关键词】:分享、快乐、托班、行为。
一、研究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纲要》中指出:在生活、学习、游戏中应使幼儿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规则,体验并认识人与人互相关爱与协作的重要。幼儿期是人生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因而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培养他们了解他人情感和需要的能力,发展幼儿良好的合作、分享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现在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以及有些家长不当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使孩子习惯了独占,习惯了心安理得地享受别人给予的一切,他们也许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分享,为什么要分享。尤其是处于托班年龄段的孩子,由于自身的特点,对于“我的”和“他的”意义完全不明白,“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非常突出,他努力保留自己的东西,同时又想拥有别人的自己喜欢的东西,幼儿独占(玩具、食物)现象十分普遍,不会与同伴相处、不善于与同伴分享快乐,这使我们意识到:培养托班幼儿学会分享是多么的重要。为了使幼儿的行为适合个人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作为托班的教师,必须积极利用幼儿园这片集体生活的绿地来引导他们学会“与人分享”,消退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分享行为的表现、类型有哪些呢?及导致孩子出现缺乏分享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原因有哪些呢? 如何让幼儿学会分享呢?
(二)研究的价值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儿童早期的合作与分享经验将影响其将来对他人的态度和人际关系,只有具有较强的合作分享意识,才能立足于新世纪科学与经济发达、竞争激烈的社会。同时,有较强的分享意识亦是良好心理素质的体现。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人分享与合作的品质。善于与他人分享是时代的要求,是孩子日后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品质。《纲要》中指出:“在生活、学习、游戏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由此可见,培养幼儿学会与人分享、合作的品质也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从小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健全人格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更能使我们的孩子在将来信心十足的走向社会,立足与人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