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509
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摘 要] 家庭作为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家庭教育是完成幼儿心理和行为塑造的重要环节,但目前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缺乏辨证的分析和认识,尽管有望子成龙之心,却缺乏教子成龙之术,以致走入了家庭教育的误区。作为幼教工作者,有责任与家长多交流并给予家长一些必要的指导、帮助,以便更好地利用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的资源,最终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良性互动,为祖国未来的茁壮成长创造优良条件。
[关键词] 家园共育 家庭教育 非智力因素
幼儿入园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值得重视的大事。入园后,孩子就开始了他的第一次集体生活,开始与家庭以外更多的人进行交往,也开始接受比较系统正规的早期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以后的教育就是幼儿园单方面的事情,家庭教育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完成幼儿心理和行为塑造的重要环节。应该肯定,每个家长都是爱孩子的,但是如何去爱呢?不同的家长表现方式却不尽相同,而且效果也是千差万别。如何避免家庭教育中一些不合理的教育方式,是每一个家长都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偏重于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对制约幼儿成长的非智力因素(诸如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则很少过问。作为幼教工作者,有责任与家长多交流并给予家长一些必要的指导、帮助,以便更好地利用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的资源,最终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整体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为祖国未来的茁壮成长创造优良条件。
一、爱孩子要爱得合理,爱中有教
中国社会的发展使得“一个孩子”逐渐成为不争的事实,也使得孩子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而成为名副其实的“小皇帝”、“小公主”。不少家长整天把孩子罩在“保险柜”里,放在“安全圈”内捧着、哄着。他们对幼儿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千方百计地满足幼儿的需要。加之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的“隔代爱”,幼儿成了整个家庭的主宰和中心,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娇生惯养。另外,有的父母出于自私狭隘的偏见,对幼儿错误的思想行为,无原则地支持和保护,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会犯错误,或顾及到自己孩子的名声、孩子的前途,而竭尽全力为幼儿开脱,不与幼儿园或学校配合,正是这些千奇百怪的“爱”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当前我国幼儿普遍存在的好吃懒做、娇气脆弱、自我中心、自私自利等诸多问题。
中国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及教训曾在九十年代初中日两国共同举办的一次青少年夏令营活动中充分暴露,事隔多年,这些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我们认为:家长不仅要爱孩子,更要爱得适当,爱得合理,爱中有教。我们不必强求每个家长都能深刻理解古代触龙所提出的“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所蕴含的真谛,但是我们有责任努力引导每个家长朝着一切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方向发展,并为此作出最大努力。
首先,家长要让幼儿自己动手来练习一些简单的自我服务技能。比如吃饭,每当午餐时,我们老师总是弯着腰一个一个轮流着喂,有些刚入园的幼儿情绪本来就不稳定,加上老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