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907
浅谈托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要]幼儿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幼儿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并有着一定的自主能力及自主要求。因此优化幼儿园生活教育,促进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就是指幼儿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内照顾、管理自己的能力。本文针对托班幼儿年龄特点:可塑性较强,易受外界环境刺激干扰,缺乏规则意识等方面,阐述了托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即:采取正面示范、正面激励、集体教育活动、多样游戏方式、家园合作等手段。并描述了通过上述方法培养,使幼儿的自我服务在意识和能力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关键词]自我服务 托班幼儿 培养策略 效果
一、概念界定
自我服务是幼儿自己照顾自己生活的简单劳动,是学习劳动的开始。幼儿自我服务包括入厕、盥洗(刷牙、洗脸、洗手)、穿衣服(上衣、扣纽扣、拉拉链、裤子、鞋子、系鞋带)进餐、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等内容。
二、托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2-3岁是幼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教育原则。孩子长到两三岁,便有了强烈要求“我自己”的独立愿望。有研究表明:“2—4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越单纯,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及习惯就越易成功。因此,我们要因势利导,开始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和基本习惯。然而现代家庭的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各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多,却忽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孩子过份宠爱,事事包办代替,成了孩子独立性发展的最大障碍。进入幼儿园后,有的幼儿甚至不会用杯子喝水,不会自己洗手、擦脸,不会自己解小便,不会自己拿调羹吃饭等。不少孩子还养成了种种不良生活习惯,这给他们入园后适应集体生活带来了诸多困难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因此,重视托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建立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常规,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