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528
中药炮制工艺的优化与医药商品质量的相关性研究2
摘要:中药来源多样,成分复杂,性质不同有些具有刺激或有毒,有些一药多效,经过不同的炮制方法有不同药效.炮制方法是历代逐渐发展和充实起来的,参酌前人的记载,根据现代实际炮制经验,炮制法大致可分为五类。中药炮制法大致可分为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但大部分炮制方法还停留在传统经验的基础上,许多中药材炮制品的质量控制还缺乏统一、客观的标准,而中药材的质量与炮制工艺息息相关,炮制工艺的优化意味着中药材质量的提高与优化这样使得市场上的医药商品质量得到优化与提高。
关键词:中药炮制研究、质量标准、改进及创新。
传统炮制工艺和现代炮制方法改进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对中药炮制的文字记载始于战国时代。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其治疗“目不瞑”的秫米半夏汤中就有“治半夏”的记载,表明当时预治疾病已经使用了药物常规炮制品。到了汉代,据有关资料记载,炮制方法已非常之多,如蒸、炒、炙、煅、炮、炼、煮沸、火熬、烧、斩断、研、锉、捣膏、酒洗、酒煎、酒煮、水浸、汤洗、刮皮、去核、去翅足、去毛等。同时,炮制理论开始创立。我国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序例写道 “药……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不尔勿合用也”。在南北朝刘宋时代,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问世,记载的炮制方法主要有蒸、煮、炒、焙、炙、炮、煅、浸、飞等。该书对后世中药炮制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某些炮制方法,现今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明代时期,中药炮制发展得较为全面,在理论方面,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曾系统地论述了若干炮制辅料的作用原理,记载为 “酒制升提 姜制发散 入盐走肾仍仗软坚 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 童便制除劣性降下 米泔制去燥性和中 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制甘难化增益元阴 陈璧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 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 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至令平和……”。他还强调 “凡药制造,责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著名的医药学者李时珍集诸家之大成,在其巨著《本草纲目》中专列了“修治”一项,收载了各家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