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不休”现象分析
“退而不休”报道分析
内 容 摘 要
退而不休现象折射出的信息,反映了当今社会教育、养老、道德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的教育学家、社会学家、党务工作者,以及研究制订政策的权威部门很好地敦促其子女履行法定赡养义务的前提下,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
“退而不休”现象剖析
一.“退而不休”现象分析
退休,本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劳动者因年老而退出工作岗位回家休息。可环顾我们身边一些已退休的朋友和熟人,却发现许多人退而不休,他们还在用不同的方式继续工作着。
保姆型。这是一份最为普遍的“工作”,长辈们由家长转变成了“家奴”,到儿女的那个新家里去当全职保姆,买菜烧饭、洗锅抹碗、涤衣凉晒、折被拖地等家务活儿一揽子承包,孙辈宝宝的吃喝拉撒、看病就医、上学接送等事务也是“义不容辞”的工作内容。如此服务,工资没有,不倒贴钱算是便宜了你。笔者有位年近七旬的朋友,退休前是一个万人大单位的“一把手”,现在是做家务活的一把手——疲于奔命的老保姆,一会儿去北京的女儿家服务,一会儿到上海的儿子家效劳,一把手说“成天忙得恨不能伸出八只手”。
官瘾型。这类人曾经是一方位高权重的领导干部,退休后凭老面子到效益好的企业去“工作”——挂顾问当董事拿钱。百脚之虫死而不僵,有时挺有妙用。某公司租用县局一幢楼房,按合同规定每年递增三万元租金。老板想免增,与局长谈不下来,便请当过副县长的董事去交涉。局长以“合同严肃性、群众有意见”为由作答,副县长冷着脸说:“大道理不要说,我比你懂。群众意见,嘿嘿,我还听说不少群众对你很有意见呢,该咋办?企业有困难,政府部门适当帮扶也是应该的嘛。”经董事这么一教训,局长立马懂事了。
劳命型。这类退休者原职级不高,工资较低,多年节省下来的那么一点积蓄,儿女买房子时“理所当然”地被掏了个精光,其后老人每生一场大病就积欠一笔债务。欠债得还钱,可现在的年轻人好像都是貔貅投的胎——只进不出,于是老人为了还债和维持生计,只好拉下老脸去挣钱,有的蹬三轮穿大街串小巷,有的穿上老虎皮当保安,有的甚至去当和尚帮人家做法事,挣到大钱还债更好,挣到小钱且把肚皮填饱。
余热型。这类人大多身怀一技之长,是专家型的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之类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因经常进行用脑训练,故人虽老了脑子还算好使,经验也丰富,退休后大多被原单位返聘,或是被民营单位请去余热发光。社会有需求,事业有需要,自己也有个消遣处,互惠共赢各得其所。这类退休专家,不在乎继续工作能增加多少收入,在乎的是自己学识仍得到社会认可,能发挥作用继续对社会做一份贡献。
上述退而不休现象,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我们这个时代特色的这样几则信息:一是80后、90后这批年轻人普遍懒隋,自理能力差,且缺乏家庭担当意识,以娇生惯养方式培养这代人的父母,正在付出自食其果的代价。二是“官本位”思想不但在某些官员头脑中根深蒂固,且这种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的价值观,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三是社会道德日渐滑坡,不少青年唯我独尊啃老有方,只图索取不思回报,连自食其力、反哺父母这样的基本人伦道德都不具备。 四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逐步形成社会共识。
退而不休现象折射出的信息,反映了当今社会教育、养老、道德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的教育学家、社会学家、党务工作者,以及研究制订政策的权威部门很好地研究。
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最大的失误是教育失误。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育必须从娃娃开始抓起,应当将道德教育纳入全民教育的课程,使下一代人能够既知书又达礼,从小树立尊老意识、担当意识,决不让独生子女这一代人的教育失误在下一代身上重演。对唯我独尊唯利是图,只顾自己不管父母的年轻人,各企事业单位及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要定期走访帮助教育,促使他们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知错即改。对确有实际生活困难的退休人员,基层组织应帮助协调,在敦促其子女履行法定赡养义务的前提下,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
同时,我也觉得对那些利用原职务影响力到社会上捞好处,干扰正常经济秩序的退休干部,各级党组织应结合反“四风”开展批评教育,并制订出相应的制度严加管束。对学有所长术有专攻的高级知识分子,应该通过制订延迟退休政策、明确相关制度的办法,让他们退休后的余热发挥形成规范化的新常态。
二.“退而不休”报道分析
2015年8月11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了《辩证看待“人走茶凉”》一文,批驳了一些官员的“退而不休”现象。对此,笔者大为点赞。该文称,有的领导干部不仅在位时安插“亲信”,为日后发挥“余权”创造条件;而且退下多年后,对原单位的重大问题还是不愿撒手。稍不遂愿,就感叹“人走茶凉”,指责他人“势利眼”。《人民日报》分析认为:“这种现象不仅让新领导左右为难,不便放开手脚大胆工作,而且导致一些单位庸俗风气盛行,甚或拉帮结派,山头林立,搞得人心涣散,正常工作难以开展,削弱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退而不休”现象在今天绝不可行,我国古代圣人亦认为其不可取。老子在《道德经》云:“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其主要意思是,功德圆满了,任期已到了,就应该自愿退下去,这是自然的客观规律。进而老子提出“功成而弗居”,也只有坚持“夫唯弗居”,最终才能“是以不去”。老子的这一思想,对于今天那些“退而不休”、贪恋权力的官员确是一剂“良药”、一句“忠言”。而对“人走茶凉”现象,我们也应辩证看待。领导干部依法履职就如跑步接力赛,自己的一棒跑完了,就不能再去干扰下一棒。而此时,其下一棒正率领他的团队奋力冲刺,哪里还有太多时间给你“倒热茶”呢?
《礼记·儒行》曰:“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考核下级的功德业绩、举贤荐能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职权和职责,领导干部不能因此期待报答。退下来了,亦如此。
参 考 文 献
提示:在此处撰写资料来源(请删除本行提示信息后再写入相应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