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国外对亲子关系的干预研究比较零散,采用的方法多为团体训练课程。Brock和Coufal回顾了几个常被应用的训练课程,包括父母效能训练(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做合格父母的系统训练(Systematic Training for Effective Parenting)、亲子关系提高训练(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Enhancement)、父母—青少年关系发展训练(Parent Adolescent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行为训练(Behavioral Program)及亲和训练(Elective Programs)。从这些主流的训练课程中,他们归纳五个主要的训练内容:(1)沟通技巧:训练重点在于表达和聆听。这是一般亲子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2)环境设计技巧:在亲子沟通中,往往是透过环境配合而避免冲突的,例如安排较宁静的环境让孩子学习。(3)改变孩子:即家长在活动中学习处理孩子的行为问题,学习孩子行为管教技巧。(4)改变家长:家长在训练课程中的自我改变。(5)改变家庭:学习透过家庭会议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去处理家庭问题。
国内对亲子关系干预的实证研究也很少,从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对亲子关系冲突进行干预研究的学者主要有于孟育群、闻素霞、郑希付等人。
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孟育群女士1991年开始研究少年期亲子关系调适。她认为,影响亲子关系的关健在于家长的素质,家长对少年的期望值是否适当,对孩子的人格是否尊重等,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否正确密切相关。因此,调适亲子关系的第一步,是帮助家长更新人才观、儿童观,根据社会与子女实际情况,调整期望目标和水平,科学地进行升学与择业指导。与此同时,家长必须坚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坚持学习并运用有效的亲子沟通方式。当家长与孩子有分歧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理智法、转移法、幽默法、升华法、自控法等积极有效的方式,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孩子一道解决分歧,达成一致。孟教授认为情绪控制是保障亲子无障碍交流的重要方面,亲子情绪智商的提高,对亲子关系的改善至关重要 。
闻素霞从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出发 ,提出依据孩子心理特点 ,调整亲子关系的观点。他认为 ,青少年亲子关系改善的主动权仍然掌握在家长手中 ,家长们在调整亲子关系时应把握一个大的原则 ,即善于尊重和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核心特点:独立意识和“成人感”。只要家长们认识到孩子心理变化的特点并适时做出调整 ,和谐的亲子关系仍然会伴随着每一个家庭。
郑希付在分析亲子关系的特点和类型的基础上 ,提出创建良性亲子关系模式。建立方法主要有父母行为的咨询和控制 ,亲子沟通和角色互换等。
刘海鹰在《改善青少年亲子关系的干预研究》一文中主要采用了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和个案研究法对改善青少年亲子关系取得了较好得效果。
(二)亲子关系冲突的调节
1.亲子结构的功能缺失与良性家庭结构的重建
中国学者吴飞通过大量案例指出,由于中国人传统的家庭秩序(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和现代独立、公平的家庭关系产生了巨大矛盾,中国的解放,解放得最彻底的便是家庭关系,个人自主意识充分觉醒,在中国,没有比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平等的关系了。然而,由于父辈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子女的思想,在子女面前保持绝对的权威,沟通的不畅,直接导致了家庭结构中的亲子次系统功能受损,新的、良性的亲子结构亟需重建。
在朱俊卿关于农村亲子关系的研究中发现,中国农村亲子系统中,多数父母与儿子及排名靠前的孩子亲密度较强,亲子结构良好,父母与子女系统功能发挥正常。而父母与女儿及成绩较差的孩子亲密度较低,亲子结构不良,父母的角色功能缺失。亲子依恋不强,亲子交往的频度低。这也是中国农村亲子关系的一大特点。
sherk等人也对中国家庭的亲子关系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儿童和母亲有更多的沟通, 而与父亲的沟通则较少,母亲更多地卷入子女的日常生活中。母子之间的依恋较为强烈,这应该是 和中国传统文化中“严父慈母”的社会角色相符合的。 然而,整个亲子关系结构中,父子关系功能失调,导致了亲子矛盾冲突的加剧,这也是在中国亲子关系冲突中,父子冲突占较大比例的一个重要原因。
波文将家庭准确地看成一个情绪单位,家庭成员的活动是相互作用的。家庭是一个彼此交互影响、个别与整体间也交互影响的的紧密系统。一个成员病态行为的塑造及消亡,一定会受到家庭的影响同时也会反向影响家庭。其功能单位由多个亚系统组成,包括配偶亚系、亲子亚系以及子女亚系等,任何一个系统结构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家庭。而治疗的最有效手法就是重建家庭系统,修复各个次系统的功能,从而促进整个家庭系统的良性运行。
Smetanar 将家庭看做是一个规则管理的系统,每个人都要学习什么是被允许的,什么是被期待的。即通过讯息的交换,经过多次的尝试而界定的权利义和彼此关系。家庭规则决定了人类行为的模式,提供互动模式,并成为家庭形成其各自传统的基础,这些规则是建构和维持家庭成员关系的公式,在健全的家庭中,规则可帮助家庭形成次序和稳定,同时允许家中成员在变动的环境中改变。
Steinberg认为家庭系统会随家庭成员及家庭与更大的社会间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在日常的互动中,家庭内逐渐形成了对谁拥有决策权、家庭成员可以拥有多少个人隐私、拥有多大自由等的暗含的理解,这种理解是家庭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不成文的规定。当家庭成员或家庭环境发生变化时,家庭系统内原有的秩序被打破,家庭成员间旧有的互动方式不再有效。在适应这种变化、建立新型关系以重新恢复平衡之前,家庭会暂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因而,青少年与父母冲突的加深既能暴露家庭系统原有的问题,也会带来新的问题。只有改变整个系统,提高家庭内系统水平的交流,才能促进良性发展。
2.亲子关系干预的结构家庭治疗法
经过对相关理论的梳理和比较及案主情况的分析,最终选定了适合本研究的理论———结构家庭治疗法。本文以系统论为视角,采用结构家庭治疗法对小A与父母的亲子关系冲突问题进行诊断和治疗,家庭治疗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治疗方式。它是以家庭为单位,通过治疗性会谈、行为作业及其他非言语性技术来消除心理病理现象,促进个体和家庭系统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这种治疗不同于个体治疗,治疗师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发生症状的个人身上,而是放在整个家庭单位的功能失调上,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求整个家庭参与。
结构家庭治疗法由美国的米纽秦(minuchins.)和他的同事在60年代创立。其对家庭治疗的贡献是引入了家庭结构的概念,这对于了解家庭,了解孩子成长的历程是至关重要的。结构家庭治疗法的核心是:案主的许多问题是由不良的家庭结构造成的, 因此,要解决这类案主问题,就首先需要解决家庭结构问题。它以家庭做为治疗单位,以改变与家人的交往方式为目标,运用系统理论,学习理论,沟通理论去了解案主的个人心理状态。在治疗方面,不采用直接的,单对单的谈话方式,而是社会工作者从多元的多层次的介入到家庭成员的交往过程当中,并与家庭成员一起来促进成员间的交流和相互作用通过改变家庭的结构与组织,使家庭的功能得到正常发挥,从而解决困扰案主的问题。米纽秦将家庭视为一个整体系统,他强调把治疗的焦点放在重建家庭内部的主要次系统(如亲子次系统:父亲或母亲与孩子)上,使得每一个次系统都能够完成适当的功能,在重建家庭的过程中解决家庭中的沟通模式问题。
对于青少年来说,许多问题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是和家庭环境因素分不开的。同样,要解决这类问题,就必须着力改善不良的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结构,这就决定了结构家庭治疗法在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应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结构家庭治疗法有如下的基本原理:
1. 基本假设
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 假设一, 家庭是一个系统,由成员组成。在系统中,每个家庭成员都有特定的角色,他们相互影响、 相互依赖。假设二, 家庭结构。家庭结构是一个抽象的范畴,但是有基本的框架,家庭内部应该存在一定的边界, 角色分工明确, 权力架构合理。否则,家庭结构就不合理,就有可能产生问题。
2. 治疗步骤
一般来说,结构家庭治疗的开展先后要经过进人、评估和介人三个阶段,但这不是一个绝对的划分,只是一个大致的归类,实际治疗过程中,还可能在同一时间开展这三个方面的工作。
(1)进入
进入指的是工作者对作为治疗对象的家庭的进人,家庭尤其是问题家庭的进人往往并不容易,一般来说,工作者进人家庭应该注意如下事项:第一,接纳家庭的规则与习惯。为了避免家庭的拒斥,工作者应该事先尽可能了解和接受家庭的规则与习惯,不应该急于改变家庭的潜在规则。第二,注意了解家庭的交往过程和内在关系。通过对家庭交往过程以及家庭内在关系的把握,有助于工作者了解家庭的实质,进入家庭的问题核心。此外,工作者在进人家庭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协调自己的立场,贴近、中立还是远离,这三种不同的立场需要工作者根据家庭的不同情况并结合家庭治疗的不同进程灵活选择。
(2)评估
评估指的是工作者对于家庭做出的评判,评估的实际过程开始于接案之际,并贯穿于家庭治疗的过程之中,评估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搜集分析资料,对家庭的结构混乱以及功能失调状况做出评判。结构家庭治疗模式认为,对于家庭的评估应该由以下几个内容人手:①家庭的形态和结构;②家庭系统的弹性;③家庭系统的回馈;④家庭的生命周期;⑤家庭成员的症状,家庭交往方式问的关系。
(3)介入
介入主要指的是对于家庭的实际治疗过程,是具体治疗计划的实施过程。在实际介入过程中,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往往持有三重专业目标。
第一,改变家庭的看法。一般人往往认为家庭的问题主要就是家庭成员个人的问题,而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则认为,家庭是一个整体,家庭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单个成员自身的问题,而是家庭的整体出了问题。为了修正家庭成员的观点,工作者在这里经常采用集中焦点、重演以及引发强烈感觉等多种方法。
第二,改善家庭结构。结构家庭治疗模式认为,家庭问题出现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家庭的结构出现了问题,家庭结构的问题往往表现在家庭各个次系统相互之间边界的模糊不清以及家庭结构本身的混乱。为了改善问题家庭的结构,工作者常常采用划清界限、破坏有害家庭结构、阐明家庭组成互补性关系等多种方法。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下亲子关系冲突调节的个案研究(三)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