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主体是“人”,但无论软件质量如何优良,规章制度如何完善,作为电算化会计系统实施主体的“人”不能发挥作用,有制度而不去执行,甚至恶意的修改软件程序,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非法取得口令,最终还是达不到内部控制的目的。因此,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能力素质的建设应直接纳入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企业管理者应当重视对财务人员的选用与培养,努力增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业务水平,达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主体诚信。
(二)会计电算化的对策
1、改善和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将会计电算化引入单位财务管理活动
现行单位会计软件虽然开始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但总体上讲,模块内容简单,功能不强,不能适应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要真正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点,为财务管理服务,必须将其纳入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增加具有管理性功能的模块,如设计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差额分析、图表分析等财务分析模块,资金需求供给预测模块,等等。
2、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制定并实施计算机安全法律,在全社会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的宏观控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
3、使系统开放并使软件具有国际水准
这就要加强自身软件的更新和完善,使得我国会计软件能够满足现代跨国企业经营和企业集团化发展的需要;研究如何从我国会计文化的传统出发,兼顾西方会计文化,开发出适应全球范围的会计软件。
4、要求财务及管理软件具有易于扩展的框架结构及标准的对内与对外接口
管理思想的发展、用户需求的变化与多样性,使得任何的应用系统都无法覆盖所有用户的所有实际需求,因此管理软件还应当有一个易于扩展的框架结构。Internet 时代尤其强调这一点。这种框架结构使得开发商今后对软件的维护和扩展变得更为容易,也使应用系统的客户化和二次开发变得简单。还可以为将来实现多种管理软件系统(来自于不同供应商,应用于不同行业) 的彼此衔接,即所谓EAI(企业应用集成) 打下基础。现行销售的管理软件基本上是已经完成的标准化商品软件,在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下需要进行大规模改造和二次开发,来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
5、提高人员素质
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比会计核算软件的简单运用要复杂得多,并且在目前的管理软件时代,各个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思想,以及多年形成的习惯不一样,对管理软件的多样化、客户化要求非常高,商品化的定式软件根本不可能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所以管理软件特别强调服务,这里的服务更多的是咨询、二次开发和客户化工作,因此要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高素质的一线应用、系统维护,以及懂得二次开发的技术人才。软件企业的理念要向“管理型”、“智能型”、“网络化”转变。
6、电算化软件的集成化和智能化也将会有所突破
随着会计电算化融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电算化将成为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再是单纯的财务数据收集与整理分析工作部分,而是与企业整体连接的专业部门了。到成熟阶段的时候,只要输入相应的会计数据, 会计电算化系统就可以相应地产生管理决策所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电算化的智能程度将会得到极大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等制定. 2010 企业内部控制范围规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年05月。
[2]《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编写组 编.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立信会记出版社,2010年05月。
[3]企业内部控制编审委员会 编著.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解读与案例分析. 立信会记出版社,2010年05月。
[4]李连华 著.内部控制理论结构.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09月。
[5]赵立新, 程绪兰,胡为民 著.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实务.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07月。
[6]李路秋. 浅谈电算化会计环境的内部控制 [J] .商业经济,2010,(12).
[7] 李娟. 会计电算化与内部控制 [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8] 徐凤花. 建立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J] .现代会计,2006,(03).
[9] 杨耀伟. 企业会计电算化核算下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J] .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12).
[10] 王春华. 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与内部控制的探讨[J] .审计与理财,2008,(02).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2015(六)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