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不要采取投机取巧的方法
现在许多指导临摹汉印的读物上都介绍一种方法,即先用透明纸蒙在临摹模板上,用浓墨将原印描在于从一开始便能做到文字形体比较准确,又可以避免将印稿反写到石面上的困难。但这种做法的弊端是容易产生对“渡稿”的依赖。而将印稿直接反书到印面上,是每一位学习篆刻的人都必须过的一关。所以,最好是在临摹汉印的阶段,就直接在印面上作反书印稿的训练。开始的时候,自然不可能写得很准确,但可以用镜子照着看。石面上反书的印文,在镜子里可以看到正书的效果,对照临摹模板,反复修改,力求准确。临摹多了,熟能生巧,自然能找到感觉。这时就可以丢掉镜子,直接在石面上修正反书的印稿。不用渡稿的方法,而用毛笔直接在石面上写稿,并且能从反书的印稿中判断文字和章法的效果,是从事篆刻创作的基本功。而这种基本功如果是在临摹汉印的过程中训练出来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出手好”,好的出手是可以终身受益的。
临摹汉印的过程,实际上是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也是传统说法中的“养气”过程。注重练功和养气,是前人临摹汉印的基本心态。而当代印人临摹汉印,往往存有过多的功利心,过多地强调学以致用,希望临一方印就有一方印的用处。还没有走进规矩,就想着要走出规矩;还没有弄懂汉印,便大言“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便想创新发明,超越古人。这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浮躁病。因此,今天我们要特别强调静下心来,练功、养气,与古人对话,感受古人的气息,学**古人的规矩。当今社会,充满了勃发的创造精神和各种奇思妙想,而缺失的正是古人的严谨与从容。当代学**篆刻的青年,只怕进不了规矩,不怕出不了规矩。许多青年印人的作品,才气横溢,极富新意,有旺盛的创造精神,但由于传统功力的缺乏,显得气象浇薄。形式上的张狂掩饰不了内在气质的怯弱。对这些人来说,扎扎实实下功夫临摹汉印,不失为一剂良药。
三、要重视形似、规矩与法度
关于学习汉印的体会(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