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中国书法的发展
一、现当代以前的中国书法
对书法艺术的研究无外乎要从书法的内容和形式两个大的方面去着手。就其内容来看,它应该包括书写的内容和书体等;就其形式来看,它应该包括书法的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而这两个方面在书法艺术中是对立统一的,共同体现于书法作品之中。每个时代的书法作品在书法的内容和形式都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中国书法的发展史伴随着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的诞生,中国的书法也算是开启了启蒙阶段,甲骨文是先秦时代的文字,随后就是稍晚出现的金文,之所以叫之金文,是因为它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于甲骨文的纤细相比,金更更为粗壮,古朴并带着一种金石气。继金文之后又产生了石鼓文。秦朝时期,秦始皇为了统一文字,改进了大篆体,统一为小篆体,这是书法艺术过程中迈出的历史性的第一步。在汉代,为期四百多年的社会稳定的繁荣,使得中国书法及中国的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所以于两汉时期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开天僻地的关键时期,随着使用简便、美观的发向去发展,书法流派也在那时呈现着风格多样化的特点。在隶书成熟的同时,即而出现了被体的隶变,终而发展成为章草、行书。正书也在此时发出萌芽。到了三国时期更是出现了楷隶并存的现象。在魏晋时期,楷、行、草三种书体盛行,更是奠定了现代书体的格局民。随着晋代书法理念的发展,更是提高了中国书法文化艺术的水平。
王羲之更是成为了魏晋时期书家的代表人物。在唐代中国书法艺术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良人抄经在当时的年代成为了一种职业,抄写的速度与工整度也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很多内容流传至今,也是今世人为之惊叹。在唐代典形的代表书人有欧阳询,以楷书见长,更被誉为“翰墨之冠”,行草体亦很有建树,他学习王羲之的各种书体,并进行不断吸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其代表作楷书《九成宫醴泉铭》、行书《梦奠贴》、《张翰贴》等最为著名。到了中唐时期,中国的书法艺术发展出现了高潮,以颜真卿和柳公权为主的书法家开创了端庄丰满,遒劲雄伟的新局面。这次汉字实用性的飞跃发展是建立在汉隶、魏碑等基础之上。唐楷书法汉字的实用性上已达到了顶峰时期,基本上完成了汉字实用性书体的演变使命。在宋朝时,直至宋仁宗到宋神宗之间,出现了苏轼、黄庭坚、米蒂、蔡襄四位书法家,使书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他们提出的“上学六朝,不守唐人窠臼”的思想,形成了宋书二尚意的独特风格,也令当时的书法艺术界为之一振。宋朝之后由于多年的战乱,书法艺术处于衰微状态。就在这改朝换代的时期,诞生了著名书法家赵孟兆页。他一改了宋朝帖学不求真迹之风,主张严守古法,一丝不苟,使衰微多年的书法艺术界重显活力。然而独木难成林,当时终难成气候,元朝的书法艺术也并未得到太多的发展。到了明朝虽说皇帝多爱书法,但由于对书法艺术的规定限致使得字体方正光洁,且更多的是拘谨刻板,一定程度的影响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到了清朝时,依旧盛行学帖之风,书法艺术也处于一种停止不前的状态。在清中晚期,大兴学碑,也使得许多书法家碑帖并忌,写出了个人的风格,行、楷、隶、篆等 诸多书法艺术很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时至今日的现代书法,已涌现一大批像高二适、启公、张伯英、尉天池等书法家,他们也都为中国书法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浅淡中国书法的发展(一)相关范文